一声。
确实,这事太勉强了,也容易让邵全忠不喜。
那人表面粗鄙好色,实则心思灵敏,凡事都有目的,从不浪费心力做无用功。
“罢了,此事容后再议。”王衍说道:“江东那边,要多想想办法,你可有方略?”
“茂弘叔父绝无可能。”王玄说道:“荆产连门都没能进。”
“荆产”是小名,大名王徽,字幼仁,乃王澄(字平子)次子(长子早夭)。
说起王澄,那真是王衍最爱的弟弟。
他曾不要脸评价王澄、王敦、庾敳三人,说“阿平第一”、“子嵩(庾敳)第二”、“处仲第三”。
但说实话,王澄为人荒诞不羁,说他是垃圾都侮辱垃圾了。
本时空侥幸没被王敦所杀,一直留在北方,邵勋怎么都不肯用他。
留在洛阳又屡次惹事,于是被王衍打发回琅琊老家了。
王徽比王澄正经多了,但也才具平平,中人之姿罢了,这就让王衍十分欣喜,说他是“松下清风”,于是在洛阳朝廷谋了个官职,但并不常在位,这次就被他派往建邺劝说王导,结果吃了闭门羹。
就像祖逖病中说做人要有始有终一样,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改换门庭的,王导就不肯,他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茂弘就是太——”王衍话说一半,悻悻停下了。
自己身段软,还不许别人身段硬啊?王衍再无耻,也不好意思在这方面说王导坏话。
就是有点惆怅。
他对不起晋室,或许也曾对不起天下,但他没有对不起王导、王敦、王澄。
结果平子扶不起来,茂弘婉拒他,处仲则和他决裂——不过,唉,处仲是有苦处的。
“荆产还在建邺么?”王衍又问道。
“还在。”王玄答道。
“让他回来吧。”王衍说道:“茂弘已生嫌隙,荆产若逗留不走,恐生事端。回来后,他就跟你去冀州。”
“去冀州作甚?”王玄不是很乐意带这个从弟。
“度田。”王衍说道:“常山、中山、高阳等郡,数年前两遭洪水,梁王想造册户口。另,结交下高阳毛邦,他可能要入京了。”
“是。”王玄记在了心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