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一旦轻易撤下,很容易被敌人抓住机会,一举进攻,到时候得不偿失。
刘之野得知这种情况后,内心也十分的难受。
他含着泪对随行人员道:“在这样的猫耳洞里呆上一年,就是不打仗,也应该立功,应该给他们记入一等功!”
将军战士一条心,没有哪个当官的不爱惜自己的士兵。
刘之野也不是白来的,他作为指挥官不能坐视不理。
虽然他解决不了战士们的根本问题。
但他会想法设法去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物资补给,尽量让战士们好过一些。
另外他还了解道,前线最紧缺的生活物资竟然是香烟。
这是有原因的。
虽然国内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初期。
日用品的生产和供应早已不是那会儿三十年前那会儿,百废待举的起步阶段。
但具体到前线需要的种种用品,也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便捷地获取的。
由于前线位于山地,交通运输等基础建设本就不够到位,复杂的地形和天气更增大了物流困难。
其次,各类用品产地不同,有的甚至位于遥远的省份,统筹采购也需要耗费不少人力精力。
在这林林总总的各类军需品中,战士们对香烟的需求显得十分突出。
据统计,各部队的香烟消耗量相当惊人。
不少战士烟瘾都偏大,有的人一天抽完两三包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不光猫耳洞里时常萦绕着香烟气息,就连不少指挥所里也常常烟雾缭绕。
大量的香烟消耗对后勤补给部门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首先得采购到,然后还得足量、及时地运上去,才能尽量不让前线战士们的香烟“断顿”。
许多战士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遇到兵站或者小卖部,只要有机会就去买烟。
刘之野极为关注这一情况,因为补给难得问题,他还向总部以及地方寻求过支援。
于是,为了满足前方需求。
这些物资的来源那叫一个五八门,主打一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有后方家人购买之后寄送过来的;有部队统一设法采购作为补给下发的;还有各地方政府及单位个人发动慰问活动,专程送过来的。
这些物资的产地、品牌,更是样繁多。
其中牌子比较老、普及度较广的以五十年代开始流行的“大丰收”为代表,此外还有“阿诗玛”、“白红梅”、“红河”、“金丝猴”、“石林”、“春城”等品牌也相当常见。
一般人是抽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