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年纪大约在三十七八岁左右,长像不是特别的俊,却显现出一脸正气,个头上中等,在授课时,并没有带什么讲稿,却讲的逻辑性很强。
蒋正教授是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早年在美国求学,先后就读于派克学院、奥柏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
1935年蒋正以非国民党员的学者身分加入民国政府,在行政院某处任职,从此离开清华大学。后从事外交事务。
就在任文轩双睛突发精光同时,蒋教授的眼光正好扫到任文轩的眼神,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后继续讲课,但却不时地把眼光落在任文轩脸上,心里还在不停地划问号,“这个任文轩同学平时上课就象霜打的草,今天这是怎么了?眼放精光,神情与原先判若两人。”
蒋正教授,基本上是按着西方的授课方式,在授完课时让同学们讨论一会,然后再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授首先点到了任文轩,“任文轩同学你对甲午战争的历史谈点看法”蒋正教授心里想你小子今天状态不错,眼放精光那就让你先讲讲吧!。
“嘿嘿!那就现丑了。”任文轩心里反而高兴起来了,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任文轩很自信地从坐位上站了起来,首先对蒋正教授鞠了躬,蒋正教授笑了笑,伸了伸手,示意让他讲话。
“蒋教授好,同学们好,本人认为北洋水师的失败在甲午海战前便已注定”这句话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震动,蒋正教授双眼紧盯着任文轩的脸,眼睛露出希望的神态。
在同学们安静下来后任文轩接着说:“本人认为原因有四:
1.清政府的政治、军事的思想意识上,只是将海军看作一种“形象”,而不是为了打赢战争。虽然“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上可以接受,但必须有后一手的准备(打赢战争)。而清政府显然没有。况且清廷重臣没有谁具有明确的“海权”意识。
2.经费拮据致使北洋水师战斗力低下。北洋水师经费本不多,为每年170万两白银,但就是这样,经一再删减,至19世纪90年代时仅为每年90万两白银。自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后,未再“添一舰一船”,甲午海战爆发时,很多舰炮弹不足。定远、镇远两舰前主炮仅有炮弹3发。
3.用人不当葬送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前期曾聘英国海军上校琅威理为北洋海军总查。琅出身皇家海军,为人热情、负责,对于中国海军依照英国的方式施以严格的训练。不论操阵、演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