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又有盈余,所以俗称“一步半”。
韩书记踏着青石板往上走。仰头望的时候,看到了不远处秘密联络点的那座二层小楼。二楼窗下的晾衣绳上,挂着一件蓝方格的被单。这是家里有人而且安全的信号。
他不由得加大了步伐,尽量地一步迈一个台阶。来到那座小楼下,他停下脚步习惯性地观察了一下身后。
整条石阶路上没几个行人,对面的楼洞里有个卖面条的瘸老头正在忙着给客人捞面条;路口,两个半大小子正拎着洋铁皮水桶左右摆晃着走上台阶,不时有朵朵水花从桶里飞溅出来。
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差,住户没有自来水,只是在路口有个水龙头可以接自来水。水龙头下面是个方方正正的水泥池子,附近的人每天都是到这里用水桶拎自来水回家的。
小楼的一楼有两间紧闭着门的房子。一间是二房东住的,这家伙脑子灵活,掏钱低价包下这座小楼,自己住一间,其余的再高价出租,从中牟利。另一间则住着租房客。
韩书记沿着带有木栏杆的水泥楼梯上了二楼。
上楼后,按照一轻一重、一轻二重、一轻三重的节奏,敲响了右边住户的房门。
同时,他也注意到左边那家的门上贴着出租房子的告示,看样子里面是空的。
右边的屋门被打开了。一位瘦瘦高高50岁左右的人从打开的门缝里看了看他,然后把他让进屋里。
进屋后,门被紧紧地关上。
这间屋子里的摆设很简单,一个单人的木床,床上有素色的被褥和蓝色的床单。东窗下摆着一个书桌、一把椅子。对面是一个长条藤椅,至少能坐三个人。藤椅右端和屋门之间,还立着一个塔状的雕花木衣架,上面挂着礼帽、长袍等。此屋是老李租的,一般不在这里居住,只是做联络点用。
放下小皮箱,韩书记一把握住对方的手说:“老李,我们成功了。谢谢你帮我们联络的内线,帮了我们的大忙。”
“都是自己同志,何必这么客气?能顺利地把人解救出来,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老李把他让到藤椅上坐下,问:“袁教授转移走了吗?”
“还没来得及送走。敌人现在封锁了码头、海岸,搜查所有船只,渔船动不了。我正为这件事着急呢。”
“噢。别着急,慢慢讲。”老李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递到他的手里。
在亨利钟表眼镜店工作的老李,实际上是华北局城工部的特派员。他是一名老特情人员,是前年从天津调到岛城的。
岛城的地下斗争形式和环境比较特殊。因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