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两,就能够买到。
往上逐级递增,最高能够买到的正五品虚衔,也不过三千两。
这还是大虞朝第一次卖官,价格相对要高一些,往后卖的多了,价格大概率还要往下走。
官服、仪仗、官轿,这些官员的排场,都需要另外收费。
不想出钱,也可以自己去制作,或者是干脆不用。
反正都是虚衔,不用去衙门上班,无需讲究那么多。
实缺直接没有参考标准,京中那边没有卖过,值多少钱全靠经办人操作。
坦率的说,吏部给出的职位,不算太坑。
职位分布主要在广西、云南、贵州、以及琼州府,偏是偏了点儿,最起码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如果是让人去辽东,或者是更偏远的宣慰司任职,那才真卖不动。
“侯爷,您该不会要安插亲信吧?”
看着一迭空白官身,景雅晴忧心忡忡的问道。
终归是在国公府长大的,哪怕没有进行专门的培养,耳闻目染之下政治敏感度也比普通人高的多。
朝廷爽快的给了一堆官位,让他们经手发卖,在筹集军费的同时,也是对他们一次考验。
虚衔还好说,只要有人给钱,卖给谁都一样。
关键在那些实缺上。
倘若安插一堆亲信进去,那就是政治自杀,正好中了文官的陷阱。
迫于战争需要,短时间内大家会装聋作哑。
一旦战争结束,御史们的弹劾满天飞,想洗都洗不干净。
“放心,你家夫君不傻。
虽说是在卖官,可同样是有门槛限制的,并非什么人都能买。
吏部定下了规矩,从九品的实缺官职,最少也要童生才能担任。
县令这种要职,最低要求秀才功名。
我的那帮部下,十之八九都是半文盲,有功名之人寥寥无几。”
李牧一把搂住景雅晴说道。
作为关中大族,真要是想安插亲信,肯定是能找到满足条件的人。
人手不足,那是培养出来的嫡系亲信,满足条件的不多。
大虞尚未崩溃,现在天下最有才学那帮人,还是在往朝廷中卷。
愿意投奔武将的读书人,寥寥无几。
那些秀才举人过来,也是想当幕僚师爷,而不是到下面去干活。
时机成熟了,大家还是要参加科举夺取功名。
举荐的官职,大家都要担心影响后期发展,买来的官就更受嫌弃了。
想要安插亲信,掌控这几个省的基层,除非依靠宗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