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丰收的场景是极为火热的,但李德明的内心却有点焦躁,还要等多久啊!
靠!
老子跑一趟容易吗我?
马铃薯都是穷哈哈才种的。
他才不种。
这些‘赚钱’的村民怕不是请的演员!
李德明趁着一个间隙,凑到了向天山的身旁。
“老向,老向,是我,会理麻风树的李德明,提前和你联系过的。”
“你再等等,现在走不开。”
随便敷衍了句,向天山便转身和各个村民和合作社打交道去了。
他生于昭觉,年少求学考了农大,最后留在北方,搞过科研,又进了行政体系,再到企业,蹉跎半生。
世事无常,原本想创业,最后又回到了山沟里种起了土豆。
年轻时,他觉得家乡没救了。
这里的人愚昧无知,嗜酒嗜赌,毒品猖獗,艾滋泛滥,贪婪腐败,懒惰成性……
他的家庭就曾被这里毁了,人性的恶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除了人性,这里还有天堑。
被横断山系阻隔的凉山地区,高山峻岭,河谷纵横,犹如一座孤岛。
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人背马驮,溜索渡江,爬藤梯,地震、滑坡、泥石流……
李白的蜀道难也道不尽这里交通的艰险。
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一个通关游戏,那么川省凉山绝对是全s级难度的存在。
但回来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里虽然依旧很烂,但却在变了。
农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观念也在改变。
放在以前,他是不敢相信有村民愿意买0.5元/斤的马铃薯种薯。
一亩需要400斤种薯,那就是200元!
然而,这一两年里,他推广天禾繁育的天薯系列品种时,却有不少村民愿意踊跃尝试。
难度比他预料的小。
他还去学校看了看,认真学习的人又多了那么几个。
在家里时,也偶尔有学生来登门求教,他知道这些人以后大多不会回来了。
但走出去也好啊!
最关键的是省里和国家也没放弃这块偏僻之地。
雅西高速已经开建了。
外国专家曾放言这里是建设铁路的禁区,但成昆铁路已经通行了38年。
而今又有雅西高速,如果通行了,那一定是最美的高速公路之一。????另外,还有前赴后继前来支援建设凉山的各路基层人才。
这些,都让向天山看到了希望。
一下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