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带着自己回到过去的某个场景。
方永波觉得都很好,让他自己选。
一声整场都没有出现过的音量,呐喊般的号角过后隐于平淡之中。
李安和方永波第三次对视,很显然此刻两个人都显得无比轻松。
这一幕引得台下一阵小小骚动,
指挥明明显是在搞事情啊,连续几个角落响起笑声,不过笑声马上又都消失掉。
其中第二乐章最为让他头疼。
他安参悟不透,冥冥中,他只感觉这应该是一部慢速的舒缓乐章。
既然是慢,多慢才算慢。
随着音乐来到华彩段落,李安的目光终于收回看向键盘,
对于这首作品,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个接口,如果李安接不好,乐队前面冗长的序奏就变成了无根之音,整体效果会大打折扣。
钢琴的华彩过后,乐队再次响起,做结束部的陈述。
当时他心里蓄满一股冲动,下课之后他便把自己锁在书房。
第二乐章的处理完全没有按照莫扎特的意图进行,不尊重作曲家的演奏者,不值得任何人尊重。
缅怀j.c巴赫的部分也只有前八小节,随后出现了第一乐章的主题,d大调主音的重复出现让音乐色彩发生了一百八十度扭转,接着钢琴出场,独奏第二乐章主题。
方永波接过音乐之后也无须再刻意强调什么,第二乐章超出他预料的完美,接下来他只用和李安配合完成第三乐章就可以了。
终于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速度,并弹了两版发给方永波。
不知算不算的上众所周知,作为j.s巴赫最小的儿子,排行老十一,j.c巴赫在键盘乐上的创作上对莫扎特有着深远影响,并把意大利如歌快板风格交给了莫扎特。
看似一句话就说完的段落关系,其中又有什么奥妙。
或许也就是因为红楼音乐会让他赢得满堂喝彩,他后面才有意识在练习所有作品之前都尝试着解读谱面之外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他还是说不清楚,大概还是源于一种来自心底的感召。
这里的听众是指跟着音乐在走的听众。
正如此刻,听着乐队将第一乐章以另外一种方式重现,他就知道接下来他要怎么去接过。
所以他很少会去思考如何去处理莫扎特音乐的情感。
然而李安接住了,还是稳稳接住。
这一声口哨,所有人都震惊地看向吹口哨的大胡子男低音。
大胡子男低音也没有想到刚才还欢乐无比的现场就在他吹响口哨时一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