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三人依次和镜头告别,直播结束了。三个人的团队都已经迅速把直播数据弄出来了。
梅章也顺便说了莎伦的事。
蔡蔡都不知道这个人.但好在看剧照有点眼熟,“我看过她的戏,这次她有提名?”怎么之前一点不明显呢。
“金面具不该有太显眼的暗箱操作,不然监督组织那边也不会干看着的.”各大影视庆典的监督组织因为工作性格和奖罚制度,是非常非常乐衷于找事的,要是能找到金面具这种级别的电影节的黑幕,那真的赚翻了。所以就算也有收受贿赂的情况,但绝无可能悄无声息的弄出黑幕。
司尘觉得,这应该是另有别的原因。
曹昕不太懂这里面的事,但事出反常必有妖,“能不能找别人问问?”
梅章表示已经在打听了,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的,“毕竟不可能只有咱们这边盯着”
蔡蔡已经找到了莎伦的参赛作品,是一部讲述战后重建家园和家人团聚的温情故事。
“这个题材,也属于反战,虽然从内容到作品基调都不一样,可核心东西是一样的”蔡蔡快速过完整部电影,就对梅章说,“这明显就是冲着缇娜而来的.题材重复的话,在评选结果上,会很不利.也就是说,《缇娜》和这部《湖边的家》都有可能出局”
为什么很多奖项的评选标准会有创新呢?就是因为创新太难了。无论是拍摄手法,叙事手法,服化设计,台词设计,背景道具设计,题材选择,等等,这些影视剧中,大到剧本演员,小到一个机位设计的螺丝钉,都需要层次不穷的创新。但影视剧的创作历史发展到现在,近二百年,可以说能创新的创新都被创新了,到现在,只能依靠科技力量,或者真的有那种天才创作者来实现新的创新。
影史上那么多的大师,无一不是因为创新,开创了某种新的创作,才成为大师的。甚至有的大师,至今都难以被超越,一直被不断的模仿。比如贾维斯和方孝宁,这两个人都是大师级的人物,除了他们的天赋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创新的作品,且都还没被超越
可见创新的难和创新的重要。
所以在题材选择上,评选组会尽可能的筛选出不同题材的作品来参赛,一表百家争放,更重要的,是不要陷入到同一题材的评选中。因为只要出现同一题材,话题和观众的视线,就会很容易就集中到这两部作品上,这对其他作品是十分不公平的,对被评选的两部作品也是不公平的。
就好比是一个跑步比赛,十个选手,其他八个都是高大的大人,只有两个幼儿园的小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