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雨,空气再湿润一些那就更好了。
崔长嘉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季节下雨的时候,小时候,她能搬着小板凳坐在屋檐下看一天的雨。
汽车行驶在村道上,道路结实平坦,很是稳当。
当年镇里要修村村通公路,说是只拨了四米的钱,崔文泉觉得四米的路太窄,自己带头捐了五百万,又联和镇上、村里的富户捐款,把原本四米的路修到了六米宽。
后来镇上引进了蔬菜大棚,有的种菜,有的养蘑菇,天天有收菜的车来回的跑。也幸亏是修到了六米,现在车越来越多,六米的路,两辆车开一点问题都没有,若还是四米的路,错个车都错不开。
离家越来越近,崔长嘉的心情也格外的不一样起来。
总归还是希望回家看看的。
崔家庄也不是个小庄子,前后三条街,有个七八百户。
两年多过去了,村里的变化很大,村口的小卖部的牌子也换成了超市的牌子,如果上面印着村名,崔文泉都有些不敢认了。
司机问道,“崔总,咱们直接去您家还是去大爷家?”
常远亮的司机经常跟着他回来,以前也经常帮着崔文泉送东西,所以不管是崔长嘉大爷家还是崔长嘉的家,他都是知道的。
崔长嘉最懂父亲的心思,道,“还是先回我家里看看。”
回来之前,她看到母亲往父亲的兜里塞钥匙了,说若是有时间回家里看一眼,哪怕是开开门晾一下也是好的。
前些年,崔文泉找人把老家的房子翻修了,当时常远亮说别修了,直接翻盖成别墅算了,崔文泉还是没改。他那个人念旧,那房子是他大哥十七八岁的时候,和父亲一砖一瓦的盖起来的,他舍不得扒掉。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他找人把房子加固,把房顶换一下。
房子外面还是那个样子,里面却修了个遍,墙面、地面吊顶,全都是按照城里的标准来的,甚至还修了蓄水池,装了自来水管。
但是这几年没有维护,蓄水池上的水泥有的地方都脱落了,自来水管也都不能用了。
院子里的变化也不大,除了铺了地砖,修了几个小池,院子里的那棵歪脖枣树一动没动。
两三年不回来,她以为家门口得是杂草丛生了,没想到门口还挺干净,六七月份,正是各种植物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门口却连个草芽都没有。
车停好了,崔文泉下车,掏了钥匙,崔长嘉从车上下来,接了钥匙去开大门,锁上没有生锈的痕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