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他的语气中满是钦佩。
夏国的声学理论,基本是以依靠老大哥才勉强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具体到声呐上,更是如此。
至今他们主要使用的声呐,都还是仿制的老大哥的设备。
比如,仍旧采用简单的声波传播模型,对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理解有限。
也缺少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对声波传播影响的深入研究。
再比如,依赖滤波器和放大器,模拟信号处理技术过于简单,难以有效分离目标信号和环境噪音。
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但想要去一一攻克,没个三四年的功夫,很难看到希望。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李暮给出的方案中,对此有着相当详细地阐述。
不客气的说,这一下直接填补了国内声学领域至少10年的空白。
“只是我的浅见而已,在声学方面,我更多地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少和实践的结合。”李暮道。
在面对王德昭这种声学大佬的时候。
该谦虚还是要谦虚一下的。
毕竟要他搞理论没问题,实践却还是差了不少。
王德昭笑道:
“这算是什么问题,我,还有马教授、应教授和张教授他们,都认为您的理论没有任何纰漏之处。”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
从声学研究所来的3个教授,也走上前来,向李暮自我介绍。
马大有,夏国著名声学家。
应重福,超声学专家。
张仁合,水声学专家。
“各位教授,你们好。”李暮一一上前和3人握手。
在互相认识过后。
他也不含糊,当即道:
“王所长,时间紧迫,国家急需这个新型声呐,所以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新型声呐的研制,必须尽快展开攻关。”
“如果您,还有大家已经准备好了的话,我们现在就立刻开始吧!”
李暮的话很简单。
却是最好的动员。
国家需要。
当这个四个字出现的时候,胜过任何文字的动员演讲。
当然,还有更进一步的“d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不过李暮觉得,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要是这说出口,怕是众人都得拼命!
王德昭等人也不含糊,立刻齐声道:
“是!”
……
紧接着。
在李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