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隐眼神倔强,不等刘继隆继续开口,他便说道:
“可某更没有忘记,此前的河西、陇右、朔方、秦州、山南西道、剑南道是何等情况!”
“某知道您心中所想,可若没有您,这些地方哪来的太平景象?!”
“大唐已经老迈,哪怕有再多有识之士扶持也无法阻止其倾覆。”
“倘若大唐倾覆,天下又将重现秦末、汉末、南北朝的乱象,您难道忍心看着天下如此吗?”
“天下不会如此!”刘继隆将其打断,李商隐却句句紧逼:“那就请您拿出姿态来,让某看看清楚。”
“你……”刘继隆眼底闪过怒气,却见李商隐抬手作揖:
“大唐从未有异姓不可封王之规矩,您即便不称嗣王,也该称郡王。”
他单膝下跪,这让刘继隆怒意消散几分,却又听他说道:
“南下前,我已经与陈都督商议好了,由他出兵夺下金州的石泉、汉阴二县。”
“高都督已经将我众人奏表发往朝廷,西境官员尽数奏表您为汉阴郡王!”
“此过在某三人,若是您觉得某三人做的不对,请惩治某三人吧!”
李商隐、高进达、陈靖崇三人先斩后奏,不仅利用刘继隆没有向朝廷发出檄文,从而向朝廷发出奏表来反制刘继隆,还利用朝廷可能知道这件事来逼迫刘继隆称王。
只要朝廷看到奏表,朝野必然震怒,哪怕刘继隆不称王,朝廷也会觉得刘继隆已经称王。
“你们也想步李骥的后尘吗?”
刘继隆眼角抽搐,胸中怒意横生,他最不喜欢看到有人逼自己。
“汉王、您应该知道我们与李将军的不同!”
李商隐低下头去,顺带将称呼改为了汉王。
至于他口中所说的不同,第一在于三人日常中立的行为,第二则是在于三人的年纪。
三人之中,李商隐和高进达都年过五旬,而陈靖崇再过两年也就五十岁了。
对比之下,刘继隆如今不过三十五岁,正直壮年。
即便三人有什么能耐,最多也不过活十几二十年,哪怕眼下有劝进之功,也很难在日后形成太大的势力来对抗刘继隆。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李商隐才会说出三人姓名,而不说其他人的姓名,因为其他人太年轻,亦或者过往立场不行,无法作为代表。
“这么说,你们三人是吃定我了?”
刘继隆质问李商隐,李商隐依旧低着头:“不敢,只是局面如此,我们不能让汉王您自己提出称王之事。”
“若汉王觉得我们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