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老太监王安又继续解释道:\"这姚宗文非但不是东林官员,反而与东林颇有不合...\"
言罢,见眼前的子脸上好似露出了些许明悟,陪伴泰昌皇帝朱常洛二十余年的司礼监掌印便是心翼翼的低语道:\"先帝提拔这姚宗文,也是担心东林势大...\"
制衡!
听到此处,朱由校哪里不清楚泰昌皇帝亲自将姚宗文擢升为太常寺卿的用意所在。
看来自己的父皇,也并不像传闻中那般\"怯懦\",至少这手分权制衡,便颇有些帝王心术的影子。
只是很快,朱由校便从错愕中醒转过来,既然这姚宗文并非东林官员,甚至还与东林水火不容,又岂会主动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甚至还妄言熊廷弼私通建奴...
慈无稽之谈,莫朱由校拥有上帝视角,只怕就连自己的\"前身\"也不会相信,毕竟这罪名未免有些过于荒诞。
要知晓,就连对辽东军政大权趋之若鹜的东林官员,也仅仅是弹劾熊廷弼空耗钱粮,碌碌无为,亦或者弹劾其私德不佳,从未想过为其扣上\"通敌\"这等罪名。
像是察觉到朱由校心中所想,不待朱由校出声询问,老太监王安便是主动解释道:\"姚宗文昔年奉命巡视辽东时,曾与熊经略产生间隙...\"
私怨!
听得这里,朱由校终是明白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但深邃的眸子中却充斥着溢于言表的怒火。
事关国家安危,这姚宗文竟敢因为私怨,便随意构陷代巡狩的封疆大吏,足以印证其心中早已失去了所谓的\"责任感\"。
\"当真是大明的好臣子呐,竟敢因为个人私怨,便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一声冷笑过后,朱由校便是将眼前奏本直接扔到霖上,其怒气冲冲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乾清宫暖阁。
\"陛下息怒,\"眼看朱由校动了真火,身着红袍的司礼监掌印赶忙跪倒在地,苦口婆心的劝谏道。
虽他一向尊敬读书人,从不在外臣面前摆\"内相\"的架子,但此时心中也不免对姚宗文生出些许埋怨。
那熊廷弼可是神宗爷爷和先帝两位大明子钦点的\"辽东经略\",你姚宗文何等身份,竟敢在毫无根据的前提下,大放厥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