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答应..\"
像是被人抽去全身力气一般,蜀王朱奉铨面如死灰,瘫软在身后的王位,口中念念有词。
他敢不答应吗?自己刚刚犹如死狗一般,被拖出乾元殿的嫡长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蜀王爷知错能改,奴婢佩服..\"
一个眼神过后,殿中的锦衣卫们便在朱奉铨如释重负的眼神中转身退出了乾元殿。
而在殿中颇有些手足无措的四川巡抚徐可求以及石柱宣慰使秦良玉也趁着这个机会,赶忙离开了大殿。
现如今,他们如何不清楚这魏忠贤乃是代表着紫禁城中的子而来,不定便会有单独的旨意,向蜀王下达。
事关皇室秘辛,他们还是少搀合为妙。
\"蜀王爷,您老人家贵为潢贵胄,何必要为了那些黄白之物费劲心神?\"及至凌乱的乾元殿人去楼空之后,魏忠贤便一改之前的咄咄逼人,转而在朱奉铨意外的眼神中,心翼翼的将他搀起,并语重心长的劝道。
\"本王...哎..本王早就不管事了。\"此时的蜀王朱奉铨也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的长子怕是真的瞒着自己,私下里犯下了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乃至于波及到了自己。
但对于这一切,他实在是有口难辩,毕竟这老太监出现在此,便是证明了子的态度。
\"王爷不知情?!\"
眼见得满脸惆怅的蜀王朱奉铨,魏忠贤脸上也随之涌现了些许错愕,转而若有所思的追问道。
细细回想,东厂和锦衣卫近些时日掌握的诸多证据,确实仅仅指向蜀王世子,与眼前失魂落魄的蜀王并无太多关联。
难道这位蜀王爷真的不知情?
\"魏公公,本王整整当了三十六年的世子,五年前才刚刚袭爵,然后便将府中大权交予了那逆子,本王能知晓些什么?!\"
前后不过盏茶的功夫,蜀王朱奉铨便朝着刚刚还势如水火的魏忠贤诉起了苦,心中很是无奈。
或许蜀王府在过去两百余年的时间里,获取财富的方式存在着各种不足为外壤也的\"隐情\"。
但这一切与他何干?他才刚袭爵几年?
\"奴婢日后回京之后,必然将这一切悉数报予子知晓。\"待到朱奉铨将前因后果尽数道出之后,魏忠贤便轻轻点零头,颇为认真的道。
\"多谢魏公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