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也不用侯宝伺候,拿起筷子端起碗就开吃。
陈循哪敢不客气啊,每次夹菜都是只夹眼前的那盘,可那盘油泼三丝里有大葱,他一个江西人实在吃不惯,只好硬着头皮就着米饭吃。
“陈爱卿,别光吃米饭,这鲜虾不错,尝尝。这可是母后亲自做的,你可是头一个吃到皇太后做的材臣子。”
“臣惶恐!”
“吃个饭惶恐什么,侯宝,把这盘鲜虾给陈爱卿端过去。”
朱祁镇吃饭比较快,一碗米饭,很快见底,这时朱祁镇叹了口气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百姓不易啊。”
陈循赶紧放下筷子道,“陛下为何有如此感慨?”
“陈爱卿,不瞒你,如今的国库,就像这碗中的大米,吃一些可就少一些喽。”
“陛下可是担心赋税一事?”陈循问道。
“是,也不是。”
陈循一听,一时没明白啥意思。
“朕再问你,据你了解,如今普通百姓家中,可有隔夜之粮?”
“这几年我大明还算风调雨顺,没有大的灾,臣不敢家家都有隔夜之粮,但是吃饱饭应该还是可以的。”
朱祁镇笑笑,看了看侯宝,侯宝会意,赶紧从书案上拿过来两本奏疏,递给了陈循。
陈循打开一看,一本是监察御史王崇古发来的,一本是李庸发来的。
陈循越看眉头紧锁,良久才抬起头,“陛下,这…可是真的?”
朱祁镇点点头,放下手中的筷子,擦了擦手,站起身道,“朝会上的事你也听了吧。”
“是,臣当时就在场。”
“你的看法。”
陈循想了想道,“陛下,此风断不可长,若纵容此风蔓延,那下百姓将无田可种,朝廷将无赋可征!”
“陈爱卿一针见血。太皇太后果然没看错人。”朱祁镇点点头道。
“啊,太皇太后…”陈循大感惊讶。
“朕有意成立一个清查全国田亩的机构,叫国家土地管理司,负责全国土地的清查和管理事宜,你看如何?”!
“臣以为可行!田地是国家赋税的命脉,若任由这些豪门大族,贪官污吏肆意兼并,那将…”陈循没敢下。
“你想百姓最后会揭竿而起,大明将国将不国吧。”
“臣不敢。”他就是在头铁,也不敢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没什么不敢的,你看看朕的御案上,每三四百件奏疏,有三分之二是歌功颂德的废话,剩下的多半也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吉祥话。哎,朕呆在这紫禁城里,若没有几个知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