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以来都知道赵山乃资聪颖之辈,但只局限于从商和人情往来上,却不想他在读书上也有如此赋。
若能坚持下去,将来必有所成就。
未来的进士老爷(或者是状元)是自己启蒙的,程理越想越兴奋,连做梦都要笑醒了。
于是乎,赵山发现程理变了,变的爱追在他屁股后面督促他读书,爱在他旁边嘟囔让他去镇里学堂进学,直言他大好的年纪便从事末业实乃暴殄物,真真对不起上的馈赠云云。
哪怕被拒绝了N多次也乐此不疲,像是找到了人生新目标似的。
赵山烦不胜烦,种地不可能的,读书更不可能!
他要真是读书的料也至于在现代混的那般惨!
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聪慧不外乎前世知识的积累,和赋一点关系都没樱
为了转移程理的注意力,赵山找到赵来庆,将赵家所有适龄的孩集合起来,一起打包送给了闲出屁的程理。
理由十分充分:“程大哥,作坊每日的账你下午算也来得及,上午的时间你就收点孩子认认字?你放心,不白用,一个月再多加二百文钱!”
又加钱?这二百文加完自己一个月就有近一两了?
自己不过是念过几年书的账房,如此委以重任,如此知遇之恩,何德何能!
“山子,这二百文你不用加,还是原来那些便好,你给的工钱已经够多了。你放心,我会用心教孩子们的!”
于是乎,赵氏族学在这般阴差阳错之下开展起来了。
地址暂时选在了族长赵来庆家,等明年祠堂正式盖完再挪过去。
族学开办第一,哀嚎声一片,抽气声也一片。
好好的快乐冬日时光结束了, 孩子们一个个坐在板凳上,屁股上长了钉子,难受啊。
赵家的孩子们都要认字了,古仙村其他人家快疯了。
村里不是没有人想把孩子送出去念书的,但一来所需费用太大他们承担不起,二来镇里的学堂离家太远,孩子太折腾不起,等大了能自己来回走了性子也散漫惯了,学堂也不爱收这样的孩子。
现在村里就有个现成的夫子,赵家的孩子都能读书,他们几家怎可落于人后!
想到此,其他几家族长再也坐不住了,背着赵来庆凑在一起开了个会。
第二,李安代表古仙村其他几家找到赵山,一阵寒暄后转入正题:
“山子,程先生一头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既然他已经招收孩子读书识字了,其他家的孩子能不能也过去跟着听听?
你放心,来庆家地方不够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