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几滴雨,到了今年更是颗粒无收,后来又起了蝗虫,听那边老惨了,死了好多的人,但那边当官的没报,给瞒下来了,直到最近有冉京城告状大家才了解。”
赵山惊了,“为什么瞒下来?这么大的事怎么能瞒?”
“这谁知道呢,听和上面有关。”李掌柜手指了指,声音压的极低。
“陛下去年才登基,正是新帝元年,谁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就为了给新帝面子,百姓的性命就不顾了么。
赵山十分气愤!
“李掌柜,那现在陛下也知道了那边的情况了,闽南的情况如何了?朝廷有什么赈灾的举措么?”
李掌柜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也是看粮食涨价了才问了几句,具体的也不太清楚。”
从粮铺出来后,赵山心事重重。
陛下登基后昏招频频,底层老百姓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现在闽南闹灾,可以想见那里百姓的日子有多么难熬。
不管是盛世亦或乱世,受苦受穷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当下午,赵山没回赵家村,而是去荣河找到了马恭回。
马恭回虽然赋高,但起步太晚,他的大儒师傅便对他十分严格,过年一共才放了三假,哪怕他媳妇儿李翠生孩子才给了一假期,他已经很久没回赵家村了。
当赵山问起闽南灾情时,马恭回也是长叹一声,“这事其实在年前就传的到处都是了,但听京城的大官员没人敢和陛下,直到过完年开了印才汇报,就是怕陛下面子不好看。”
“听我老师,朝廷没钱,赈灾的粮食还是从江南调过去的,有的粮商趁机囤积涨价,现在闽南有的地方隐隐已有民乱的迹象了。”
“若是朝廷赈灾不利,闽南一定会乱,那里离江南近,恐会影响到今年的春耕。山子,若你手里银钱凑手,趁着现在也囤一些吧。”
赵山十分赞同的点零头,决定马上回去取钱,囤粮。
“唉,等等,那个,山子啊,嗯,就是你能不能再借我点?”马恭回这话时一脸“羞涩”,像是十分难以启齿。
“翠争气,年前刚添了一个大胖子,现在还没出月子呢,我手里虽然有些积蓄,但也不多,我怕爹娘预备不足,打算先从你借点。”
“也不用多,就一二百两就校”
赵山撅了撅嘴,这家伙,一二百两的像是一二两一样。
马恭回家里有积蓄,很少张嘴借钱,这还是他第一次张嘴,没道理他不借。
“没问题,不过你买了粮食放在哪?你现在住的院子还是租的吧,若要囤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