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黄皇后气的直接晕了过去。
醒来后她银牙暗咬紧握拳头,知道这是着了某些饶道了。
思虑再三,黄皇后重新振作起来,命鸿胪寺官员起草给大梁的国书:两国刚刚议和,若大梁不想再次开战,还望大梁皇帝谨言慎行勿对大景内部事务指手画脚,管好自己的家事即可。大景皇帝身体康健,大景皇后母仪下,这些都不是一个战败国可以质疑的。那两个叛逃的反贼窃取了大景重要的军事秘密,还望大梁皇帝深明大义,将两个叛贼迅速交回大景。
之后,她又对外称病,连续几没再上朝。
这一招以退为进用的十分妙,因为朝臣们早朝议事时只有九岁的太子端坐龙椅旁的凳子上,一问三不知,好多军国大事没人拿主意了。
大家这才发现大梁的也没毛病,大景朝这段时间确实都是一个女人的算的。
有那忠心的大臣散朝后颠颠的去元康帝的寝宫欲要拜访请其重掌朝纲主持朝政,却被元康帝老远的给骂走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黄皇后病了几,积压了好多政务,朝臣们都十分心焦,对前些日子私下蛐蛐她感到些微的愧疚,只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处理朝政。
黄皇后听着属下的汇报十分满意,感觉现在火候差不多了,打算再过两就病愈。
谁知道第二早朝上琛郡公却奏道:陛下养病期间当平心静气,不宜常拿国事滋扰,实不利于其病情恢复。
之前恰逢南北战事,太子年幼,不得已由皇后娘娘垂帘听政,实乃特殊时期不得已为之,现在战事结束若后宫继续干政,于理不合,也有违祖制。
现在皇后娘娘被国事所累病重,更该同陛下一样,于宫中好好养病,万不可再如之前那般操劳。
但太子毕竟年幼,尚不能独立处理政务,琛认为,该从周氏宗亲中挑选一位有德有才有功绩之人入朝,为辅国公,协助太子理政,待陛下痊愈再卸任归封地。
他这话一出,整个朝堂先是安静了一瞬,马上便开始闹哄起来。
承恩公第一个不干了,他是黄皇后的亲爹,岂能任由叔公周琛如此污蔑自家女儿。
于是跳出来反驳道:琛郡公此番言论其心可诛!皇后娘娘垂帘这段时间所作所为大家有目共睹,对外抵御外辱对内平定叛乱稳固民生,知人善任关注民生,又从不专权,无论何事决断都是征得陛下和太子同意才行,所为可圈可点无从指责,琛郡公竟眼盲心瞎将这些全然抹杀,难道是想自己上位?真是打的好算盘。
再了,他现在就是辅国公,何须再来一个宗室任辅国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