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
林渊轻笑道:“杨大人不必解释,该问的我都问了。”
“你的态度我也看见了,会如实记录,旁的琐事不必在意。”
杨洽目光微顿,看着青年的神色不似假,稍稍放心。
他抱拳道:“有劳左卿大人了,接下来都察院也会辅助你们司隶府及刑部、大理寺、京兆府衙门吏清事情,不使包藏祸心之贼潜藏在我大景内部。”
林渊微笑,“善。”
这位都御史大人看起来还没有完全失去本心。
身居高位而能思责,身处低位却愿谋事。这个国家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时的阴霾和雾尘,必不能遮掩这个王朝显耀当世。
林渊告辞离去。
……
接下来发展如林渊所预料,司隶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京兆府五方被皇帝钦点为五法司,共同审理此事件。
吏部这座六部之首,被从里到外筛查,不止是通妖的奸碟,往年被遗漏的贪官墨吏亦被毫不留情揪出,一并明正典刑。
官场与京师民间渐有谣言,传闻这些奸人都是受曾经的吏部尚书、如今的中书丞相所包庇,如此他才能得受拥戴,几十年间步步高升一跃成为大景文官之首。
虽没有证据,谣言却是越传越有板有眼起来。
有人甚至跑到上林学宫三位,拥有察言观色辨明话语真假能力的文儒大能面前,探问真假。
这自然是没有结果。
哪怕三位祭酒德高望重,也不能对三品及以上官员轻易使用观言望气。
一来,这等手段终究是人为施展,不能保证一定准确;
二来,便是对三品及以上官员保留敬重,这个级别的官员已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不过明面上不会这么做,暗中会不会做了并告知上位者,便无人知晓了。
文儒大能这种手段名为观言望气,修养浩然气至高深地步便会自通。
值得一提的是,文儒修士不与其他体系修士一样,修行等级明确,甚至可以没有具体境界划分。
……
谣言终究没有掀倒丞相府这棵大树。
秦成林依旧是中书省左丞相。
吏部现任尚书引咎辞职,失去官位成为在野白身;一位侍郎从正三品大员连贬两级,赶出京师任了南方偏远州府的刺史;另一位直接下狱问斩。
林渊不知道是皇祖出面了,还是大长公主进宫求情,亦或没有与丞相直接相关的不利证据。
宁清秋曾提醒过他,燕阴侯秦中已是皇祖的弟子,或许第一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