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那看似不可战胜的神明力量。
公元一一六年,七月十四日下午,不奴族进入恰纳卡莱城区,接收所有罗马军队的物资和财富。
在不奴族进城的时候,整个恰纳卡莱的居民全部趴伏在大地之上,乞求神明的原谅。
一日破城之后,船队将热气球再次运送回到老阿拉什手里,他们已经用海船将大量军队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兵围拜占庭城。
老阿拉什对于战争的理解,那就是速度,或者可以是时间差。
在他的战争思维里,如果要获得一场战役的胜利,那就要在一个点上集中比敌人更大的军力,瞬间压垮敌人。
而一场战争,那就要冻结敌饶战略调动能力,打击战略节点,让敌人陷入瘫痪,或者让敌国整体反应变得极其迟钝。
他在分析罗马和不奴族,只要切断海洋,失去航运支持的罗马人,没有那么多马匹,所以在陆地战争中的速度不可能赶得上不奴族。
在黑海城的防守战中,他一直在思考罗马的弱点,或者他在思考罗马的战略优势。
俯瞰整个罗马统治疆域的地图,你会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罗马的疆域是沿着整个地中海沿岸形成的。
这明了什么?
这明,罗马其实是一个海权国家!
罗马的整个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布局,严重依靠海洋运输。
所以,击溃罗马海军,切断罗马的海洋运输,罗马就必然衰落。
于是,第二次西征开始了!
只是这一次,不同于以往,老阿拉什已经决意占领拜占庭和恰纳卡莱这两座城市,将罗马的整个东部彻底从罗马分离。
他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地图,心中已然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战略蓝图——要用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干脆利落地斩断那两个至关重要的海峡!如此一来,不奴族强大的海军便能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切断罗马与整个东部地区之间的海运通道。
这一决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罗马将失去其在东部地区的物资补给线和贸易往来,经济将会遭受沉重打击;意味着他们引以为傲的海上霸权将被撼动根基,在地中海的统治地位也将岌岌可危。而不奴族,则能凭借此举展现出自己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智慧,令罗马为之胆寒、畏惧。
他深知,只有让罗马真切感受到来自不奴族的巨大威胁,才能迫使高傲自大的罗马元老院低下头颅,主动提出和平协议。倘若罗马执迷不悟,继续负隅顽抗,那么不奴族的海军必将毫不留情地持续发动猛烈攻击,直至将罗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