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五名大学士,哪个不是锦衣玉食?此次出海,他们大功一件啊。”
再看奏疏上简易的海图,赢世民的手顺着上面的红线一路观察。
彻底动容了,“传朕旨意,船队行驶至浐灞码头,朕亲自迎接英雄凯旋。”
“陛下,万万不可啊。”杜正伦急忙劝阻,“自古没有这个先例啊。”
“英雄们九死一生,为朝廷开辟下南洋的航线。朕亲自犒赏他们不对吗?”赢世民站起身,轻轻抖了抖衣袖,“他们的心血和努力,必将成为后世饶榜样。我武朝的史书,也必将为他们单开一册!常涂,去准备吧,凡五品以上官员,必须全部到场。”
“老奴遵旨。”常涂离开,第一时间去了锦衣卫。
皇帝出行,安全第一,为确保万无一失,除了锦衣卫还要调动五军都督府的兵马沿途随行护卫,其中任何环节都不允许出现疏漏。
弘文馆。
大学士刘子扬正在整理书稿。
原本刘子扬是要被罢官的,可偏偏魏王赢高熙以编撰《括地志》的名义留在了京城,他因祸得福成了业务骨干。
自古以来,和皇子一起编撰书籍的大学士,地位就十分崇高。
像刘子扬这样身居高位的,更是如此。
如果编撰《括地志》表现良好,他还会被派去修史。
修史那就更不得了了,春秋笔法谁看不迷糊?
本质上讲,能成为业务骨干的也都是有真本事的人。
但要是让李北玄来评价的话,估摸着只有四个字:纸上谈兵。
虽然出海的船队翻了,虽然辩论失败了,依旧不影响刘子扬的地位。
孔家嫡系、魏王嫡系……不管从哪方面讲,弘文馆内他依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整理到水域图志的时候,刘子扬莫名地想到了李北玄。
似乎,为官这么多年,就在李北玄身上吃过亏。
蓝田县,一个好东西都没樱
等老夫修史的时候,就是你们蓝田县所有人臭名昭着之日。
“刘先生,大事不好了。”一名吏急匆匆走了进来。
“遇事慌乱,成何体统?”刘子扬瞪了一眼吏,不紧不慢地坐在椅子上,悠哉悠哉的抿了一口茶,放下茶碗之后这才淡淡地道,“塌不下来,慢慢什么事。”
“刘先生,就是……”吏略微迟疑,“您最好有个心理准备,下官怕完了您会扛不住。”
“开什么玩笑?”刘子扬大笑,“我等读书人自带浩然正气,出了弘文馆的大门,哪怕到了战场上,也是铁骨铮铮的汉子。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