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事是机密。”秦峰又提醒一句。
“要是家里人就行,那我们还要什么钱?我让我爹来一趟,二两酒就够了。”
大家又要把钱退回来。
秦峰摆摆手,“一码归一码,咱们是缘分到了,所以我还是希望这些钱你们赚了,都是研究经费。”
伙子们点点头,纷纷散去,各回各家,各找各的人。
十块钱,一个人两块跑一趟,那就是找五个人。
谢辉见伙子们离开的背影,抱着一大袋子的奶茶粉,又看了一眼秦峰,问道:
“峰哥,你真是护友派的大师吗?”
他进厂上班就是被峰哥忽忽悠悠进来的,后来又听赵宁大哥来“百乐”的经历,除了“忽悠”,还加上了一些“绑架”的元素。
总之,忽悠的功力,峰哥第二,没人敢第一。
不定,峰哥还真是“护友派”的大师,要么也是门派里的亲传弟子。
秦峰敲了一下谢辉的脑壳,“话太密了,跟我去取车,现在都三点了,走,赶紧去看看其他人。”
所有的业务员都按照原来安排的,一改最开始求着卖店老板进货的态度,了几句,见对方没啥反应,换上了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同志,别怪我没告诉你,错过这波,就少了发财的机会。”
没有一句解释,转身潇洒离去,留下一脸懵逼的老板。
像秦峰预想的一样,“发财”两个字最能拿捏人心。
改革开放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是吃大锅饭的,穷的稳定,穷的平均,甚至觉的“发财”两个字是对人格的侮辱。
十年不到,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翻覆地的改变。
有人发了财,盖了新房,骑上了摩托,甚至有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已经开上了轿车。
现在人们对财富的渴望超过了几十年前,听见“发财”,恨不得立刻扑上去问个清楚。
“哎哎哎,那个……那个同志,别走啊。”
有人想拦下来“百乐”的业务员,可人家根本不搭理,不带走一片云彩,转身就走。
才半不到的时间,玉湖的各大卖店老板满脑子问号。
那个卖的死贵的奶茶粉真能帮他们赚到大钱吗?可一想又觉得不对,谁家光买个奶茶粉就能发财?
不过,人家业务员的态度,神神秘秘,叫又叫不回来。
是还是不是?这是个问题。
虽然卖店老板不知道遥远的欧洲有个叫莎士比亚的老前辈曾经过这句话。
可心里都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时间紧任务重,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