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儿子,你放心,若陛下起名难听,为父一定果断拒绝。”
大明皇家的名字乃是老朱钦定,为了不重复,拗口且难听。
沈念生怕小万历给儿子取一个生僻名字,写起来麻烦,叫起来更麻烦。
片刻后。
阿吉写好生辰八字送给了那名小宦官。
依照皇家赐名的流程,待小万历给沈念的儿子定好名字,至少也是五日之后了。
……
七月初十,沈念开始正常上衙。
有了儿子的他,干劲十足。
接下来,他只希望其子能享受他创造的福气,而非日后因自己而遭罪。
……
七月十三日,清晨。
常朝朝会。
沈念任起居注官,站于御座东南。
今年的常朝,作用越来越大,很多事情都是在常朝上解决。
这让内阁减轻了许多压力,而小万历也开始慢慢输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在张居正总述了近三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后,通政使司开始宣读一些奏疏。
奏疏上都带有内阁的票拟,有的小万历甚至也已批复过。
宣读。
是为了使得百官知晓,也是为了让有异议者及时提出异议。
就在宣读快要结束后。
一道关于纂修《大明会典》的奏疏,吸引到了官员们的注意力。
催纂官、中书舍人吴果上疏称——
“翰林院修撰赵志皋、翰林院编修沈一贯、翰林院编修沈念三人,在修史馆疑似各结私党,修典存异说之时,检讨多听命于沈念,编修多听命于沈一贯,修撰多听命于赵志皋,补阙拾遗时,多为一言堂,有碍公正。”
“另外,赵志皋、沈一贯、沈念三人皆为浙人,有同乡之谊,盼请朝廷断此结党之嫌,使得修典事宜公允公正。”
听到此奏疏内容,沈念才意识到:他竟与赵志皋、沈一贯是老乡。
赵志皋是浙江兰溪县人,沈一贯是浙江鄞县人,沈念是浙江钱塘县人。
沈念有些哭笑不得。
所谓“检讨多听命于沈念”乃因沈念说得对。
至于“编修多听命于沈一贯、修撰多听命于赵志皋”,沈念也认为是沈一贯与赵志皋能力出众所至。
他身在修史馆,看得最清楚。
他相信,三位阁老、五位副总裁也一定不会相信此番说辞。
不过,让沈念忌惮的是他与赵志皋、沈一贯的同乡之谊。
虽然,沈念与赵志皋只是点头之交,与沈一贯甚至还有了过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