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
其大儿子张敬修曾在万历元年参加湖广乡试中了举人,但在万历二年落榜。
三儿子张懋修方才十九岁,大概率会参加下一届的乡试。
此外,吕调阳的儿子吕兴周已是举人,也将在明年参加会考。
这意味着,明年会考,张居正与吕调阳都有可能避嫌,主考官不是张四维,便是马自强。
……
八月十四日,日讲间隙。
文华殿偏殿内,沈念以起居注官兼文学侍从,站在御案一侧。
冯保则是站在一旁帮助小万历批红。
唰!唰!唰!
小万历翻阅奏疏,提笔批复的基本都是两个字:如拟。
如拟,就是依照内阁票拟执行。
小万历自继位以来,写的最多的批语就是这两个字。
即使不同意内阁的建议也不会直接反驳,而是批复三个字:知道了。
知道了,意味着:看到了,但先搁置一旁,再议。
这三个字,小万历也很少批复。
因为如此批复。
意味着质疑内阁阁臣的票拟能力,若每月超过三次,内阁阁臣是要主动请辞的。
曾经。
嘉靖皇帝与隆庆皇帝驳斥内阁的建议或让内阁率先知晓他的圣意,是通过司礼监太监。
但如今。
兼管东厂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虽说对小万历甚好,但一旦遇到公事,基本就是执行李太后或张居正的旨意。
这让小万历觉得,除了自己在常朝上有些存在感外,批阅奏疏不过是例行公务,主要还是学习政事,而非料理政事。
就在这时。
小万历阅罢一道奏疏后,迟疑了一下,批复道:“知道了。”
一旁的冯保远远看到小万历落笔,便知晓批阅的不是:如拟。
他连忙走到小万历身边,问道:“陛下,此奏疏可有问题?要不要唤首辅召对?”
小万历微微摇头,然后看向沈念。
“沈编修,此乃工部拒绝修缮慈庆宫与慈宁宫的奏疏。两位皇太后为朕筹备大婚,修缮一下宫殿难道不行吗?”
“元辅屡次教导朕躬行俭约,朕在日常用度上并无奢靡之举,然慈庆宫与慈宁宫乃是两位皇太后的常御之所,让她们住的舒服一些,朕也算尽了孝道,难道不行吗?内帑并不是没钱!”
沈念面带微笑,拱手道:“陛下,孝在心而不在钱,陛下日日问安,仁孝之名,天下皆知。工部拒修慈庆宫与慈宁宫,实因两宫曾在万历二年便大修过,当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