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抖,病倒战士的数量因此逐渐增多。
在古龙冈保卫战中,红八军团却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战斗精神,政治工作如同“生命线”,激发了战士们连续作战、不畏艰难、不惧牺牲的勇气。
他们抱着有我无敌的信念,决心为苏维埃、为苏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在险峻的山势中,他们顽强地修筑工事,奋勇地抗击敌人。
出色的政治工作让红八军团迅速成长为一支敢打硬仗的部队,在古龙冈一带,他们利用地形优势,成功阻击列第7纵队的多次进攻。
红军战士们前赴后继,英勇杀敌,仅半个月内就打退列人20多次进攻,粉碎列人9月底占领古龙冈的图谋。
10月7日,红八军团收到红军总部的撤退命令,但他们仍坚守阵地,直到10月8日晚上9时。
10月9日下午,红八军团人撤离古龙冈,开赴于都,作为野战军的右翼后卫,踏上了长征之路。
与此同时,从1934年10月7日开始,原先和红五军团并肩作战的红一军团、红八军团,也陆续从兴国战场撤往于都集结。
此时,红五军团的第十三、第三十四师仍坚守在兴国阵地。
10月11日,敌人集中3个精锐师的兵力,向高兴圩以南、兴国城北的红五军团驻守地发起了猛烈攻击。
10月12日,中共中央等机关从瑞金出发前往于都河。
此时,必须分秒必争,迟滞敌人前进,以保证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安全转移。
空中,敌军的飞机像凶猛的秃鹫,不时俯冲下来,投下致命的炸弹,大炮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炮弹像疯狂的野兽,咆哮着飞向红军阵地。
红军的碉堡在爆炸声中化为废墟,掩体被夷为平地,整个战场弥漫着硝烟和尘土,战斗异常惨烈。
目睹着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红军指挥员的心如刀绞,发动民工利用战斗间隙,将原本的立式碉堡改造成窖式掩体防空洞。
每当敌机来临,大炮轰鸣,战士们便迅速钻入洞中隐蔽。
敌机离去,炮声停止后,他们又勇敢地钻出洞口,跳进战壕,阻击地面敌饶进攻。
这种灵活的战术,有效地迟滞列饶进攻步伐。
红五军团的将士们白隐蔽在防空洞中,晚上则发动突击。
每当夜幕降临,他们还组织起兴国的赤卫军、独立营、游击队和群众,四面八方摇旗呐喊,喊杀声震响,以此迷惑敌军。
10月16日,红五军团在兴国南部的洪门村集结。
尹氏宗祠内,召开了一场由营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