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隆重。
毕竟那次是庆功宴。不出所料,宴会开始不久,在卢文峰介绍了许宁后,话题很快转向飞机设计。
“许同志,昨我们见到了刚从盛京运来的涡喷14b发动机。你能谈谈进气道匹配上的新变化吗?它与旧型号有何不同?”
提问的是黎阳厂的一位工程师。他曾在624所进行高空台测试时与许宁有过一面之缘。
黎阳作为歼7F研发的参与者和资助方之一,最初希望自家的涡喷13FII发动机能被选郑
但在目睹了涡喷14地面测试的表现后,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能够让飞机性能大幅提升的新选择。尽管如此,心中还是有些不甘。
“主要区别在于跨音速飞行时,进气道溢流阻力的优化。”
许宁放下杯子,开始向在场的工程师们解释:
“为了让涡喷14发动机性能更上一层楼,我们将其增压比提升到了18.6。这个数值正好介于传统涡喷和现代涡扇之间。”
“考虑到歼8c战机需要高空高速飞行,我们通过提高涡轮温度和改进加力燃烧室设计,增加了喷气速度。
这样做确实让飞机能在超过两倍音速的情况下良好运行,但新材料的应用并没有显着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然而,对于最高时速仅约2.1马赫的歼7f来,过高的喷气速度并不实用。
因此,我建议606所在设计涡喷14b时降低涡轮温度和喷气速度,以换取更长的寿命、更高的可靠性和减少燃油消耗。”
“这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的进气道是为涡喷13f设计的,现在用在涡喷14b上显得太大了。
这会导致过多的空气进入,使得进气道不能有效工作,并增加阻力。”
“你们明白了吗?”他简明扼要地总结了问题的核心。
这项调整对611所而言并非不可能独立完成,但是许宁因熟悉飞机与发动机特性,能够更快找到最佳匹配点。毕竟时间紧迫,首飞日期就在眼前。
提问的工程师满意地点点头,举杯致敬:“明白了,许工。”
另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接着问:\"既然问题是进气流量过大,是否可以在进气道上设置放气孔来解决?”
“这不可校”
许宁摇头,走向角落的黑板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在亚音速下,你的方案可以工作,但在跨音速条件下,激波位置使得放气孔无效。此外,歼7f不具备可调进气道,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设计整个进气结构。”
看到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