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最后还是要靠速度和高度决胜负。”他心中暗想。
幸阅是,雷达站很快提供了新的方位信息。
在首次接到截击命令后的160秒,两架歼8c终于出现在米格25的侧前方,比预期晚了20秒且不是正面相遇。
还有转机。
郑良群在距目标20公里时,将火控雷达从搜索切换到跟踪模式。
按照以往的射击训练,1472雷达通常只需几秒就能在hUd上显示“可以发射”的提示。
但这次情况不同,仅仅几秒后,两架飞机的雷达竟同时失去了目标锁定。
“咦?”
郑良群的手指已经接近导弹发射按钮,突然的变化让他一时不知所措。
僚机也报告了同样的问题:短暂锁定后即失去目标。
“该死!”他不自觉地吐出了心中唯一一个用来表达强烈情绪的词。
此时,他的飞机正以2.3马赫的速度飞行,高度为米,比敌方的米格25略快一点但稍低一些。
如果再等下去,他们可能会错过最佳攻击角度。
陈嘉诚提议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可以尝试跃升,用机炮射击。”
毕竟,他们与敌机的高度差仅500多米,理论上值得一试。
不过,动力跃升不是常规操作,加上开火的风险,可能危及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我们有其他选择。”
无线电中传来一位电科14所雷达工程师的声音。由于歼8c仍处于试验阶段,这次任务还配备了来自制造厂的技术人员。
“多功能显示器下,右边数第二个按钮,标赢抗干扰’字样,按下它试试看。”
尽管接装歼8c才一个月,连作为试飞主力的郑良群都没来得及测试所有功能,但他还是迅速按下了那个按钮,并再次尝试锁定目标。
此时,两架歼8c距离目标已缩短至约16公里,几乎就要进入尾随状态。
幸阅是,这一次雷达稳定地保持住了跟踪。几秒钟过去,目标依旧牢牢锁定。
hUd屏幕上亮起了“准许发射”的提示。
两名飞行员同时按下扳机,两枚霹雳11导弹随即呼啸而出,拖着浓烟与火焰迅速加速至惊饶4.7马赫,远超其标称速度。
此时,米格25驾驶舱内的帕拉克·乔普拉少校已不再像任务开始时那般镇定。
他此次携带的特殊吊舱不仅能够执行常规侦察任务,还具备一种新功能——自适应干扰火控雷达。
这意味着它可以通过发送虚假信号,让敌方雷达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