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项目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术工作是许宁的根基,即使现在他已有名气,这份本职工作仍不可忽视。
更重要的是,他至今还没有独立领导项目的经验,这对他的职业生涯来是一大遗憾。
有些人认为,行业内的传统规则会束缚才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
即便是赋异禀的人,也需要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直接参与项目不仅能让他快速成长,还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例如,他最近专注于多物理场仿真的研究。
即便最终开发出了软件,推广也是一大挑战。比起依赖行政指令,亲自用这款软件完成一个大型项目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成功的案例往往比任何言语都更有服力,就像他早期在新舟60项目中创造的机翼模型,如今已经在航空工业内部广泛使用了。
这段时间,来自镐京区号的电话不断,显然是603所打来的祝贺电话。
易合旭、郭林科、姚美玲和徐舒分别代表各自机构来电,虽然只是简短的问候,但也显示了同行对他的认可。
随着消息传开,更多的电话接踵而至,从咏都到筑城,乃至他曾工作过的316军工厂,各种祝福纷至沓来。
面对如潮水般的电话,许宁深刻体会到了“红人”的滋味。
他开始怀念短信和微信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只需发送一条文字信息就能轻松回应众多的祝贺,而不必像现在这样口干舌燥地逐一回话。
这一刻,他无比期待短信功能的到来,以简化这繁杂的交流过程。
电话铃声终于平息,许宁很快收到了准备采访的通知。
面对央视的镜头,他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但比起刚才那阵接二连三的来电轰炸,这点紧张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适应吧……”他在换衣服的时候嘀咕着。
十几分钟后,在军工学院的会议室里,许宁见到了那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姐姐、但实际上比他还年长近20岁的着名主持人。
一开始,他还是有点惊讶的。
不过,很快他就了解到这次采访虽非正式访谈节目的一部分,但某些片段可能会出现在报道中,而上层对这次采访给予了特别关注,因此派出了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负责。
尽管这位主持人对航空领域知之甚少,但她提出的问题却恰到好处,既简洁又不失深度,没有给人压迫福
这让整个采访过程变得非常流畅自然,和另一位在采访丁院士时表现得咄咄逼饶女主持形成了鲜明对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