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人相信,一切只是巧合而已。
制服遭窃,就是因为“蜘蛛侠”准备开拍,那位保安认为制服可能具有价值;线索提供者选择此时出现,就是因为“蜘蛛侠2”准备开拍,消息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他确保索尼哥伦比亚愿意兑现悬赏支票。
事情,可以往阴谋方向发展,却也可以往简单方向发展。
但是,这一切重要吗?
答案是否定的。
媒体记者不是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件事到底是真实犯罪事件还是操控炒作事件无关紧要,没有记者愿意费时间展开调查深入调查,即使他们证实这就是索尼哥伦比亚操纵的,也不能改变什么现实。真正重要也是唯一重要的关键在于,新闻,引爆焦点。
伴随案件侦破,四件制服终于得以展示,人们这才意识到,电影里看到的制服,前期经过一系列发展;而这四件制服就展示了设计师和团队不断修改不断调整的过程,毫无疑问,这是具有收藏价值的。
随后,为蜘蛛侠设计制服的造型团队表示,“蜘蛛侠2”还有改变和升级。
他们为彼得-帕克设计了三十五套服装,每套服装都需要三十位专业人士费数周完成,倾注无数心血;相较于系列第一部,新款服装在一百多处进行细微改动,希望能够在延续风格的基础上带来不同视觉感受。
一下,网友们炸锅了。
狂热的蜘蛛侠爱好者们纷纷开始“找不同”,试图寻找出四套遭窃服装和系列第一部上映版本的不同,继而推断系列第二部服装造型的潜在改变。
最后!
甚至有网友画出自己脑海里想象的蜘蛛侠全新制服套装——
有金手,也有黑手。
这居然演变为一个小小的活动,越来越多网友加入进来,渐渐演变为放飞想象力,天马行空地张开想象翅膀。
在非社交网络时代的2003年,纯粹依靠论坛和即时聊天工具维系网友日常交流的当下,类似的事情着实难以想象,完全可以称得上匪夷所思,侧面展现如今蜘蛛侠电影的影响力,正在渗透进入生活。
于是。
热点就这样全面引爆,不管是行业内部关于索尼哥伦比亚是否操控的争议,还是普罗大众关于全新制服的讨论,话题全面展开。
即使这是索尼哥伦比亚的宣传手段,考虑到安森的号召力、电影的瞩目度、话题的热度,媒体也不能轻易错过。
“蜘蛛侠2”里安森全新造型成为抢手目标,千千万万的镜头同一时间瞄准安森,现在就看哪一家媒体能够抢到独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