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看了眼长孙无忌,又淡淡道:“以臣之见,吏部考核的事,还是暂缓为妙。”
“毕竟这天下,才刚刚太平,根本没必要这么急,一点一点来做,也挺好的嘛。”
“呵!”
长孙无忌呵了一声,道:“孔子有云,既来之,则安之。”
裴寂冷笑:“孔子说了要有用,就不会搅得陛下不能安之了!”
“你!”
长孙无忌被怼得哑口无言,但转念一想,这可能是个机会,于是郑重其事地说道:“考核官吏的事,我主管,若继续乱下去,我请辞右仆射,吏部尚书之职!”
李世民瞬间会意,连忙苦口婆心地劝说道;“辅机,话可不能这么说啊!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河!若此河一定要渡,那浪再大,也要渡!”
说完,看了眼裴寂,又正色道:“以后官吏考核的事,朕全权交由你负责,你说过,那就过,你说不过,那就不过!”
“啊?”
裴寂听到李世民的话,吓了一跳,这明显是一言夺权啊!他肯定不干了,于是连忙道:“可是陛下,武德年间”
“裴司空!”
还没等裴寂的话说完,李世民就出言打断了他,一字一顿地道:“现在,已经是贞观啦!”
“这这这”
裴寂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他知道,自己被李世民二人摆了一道。
另一边。
李承乾他们乘坐的大船,已经快抵达南阳了。
只要从南阳转道汉水,很快便能抵达江陵。
这一路航行,李承乾领略了不少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对这个时代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李渊,自从出了大安宫,出了长安,心情就越来越好,时不时的跟李承乾谈论当年平定天下,游山玩水的事情。
其实,李渊是一个非常喜欢自由的皇帝。
可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后,尤其是搬进大安宫以后,他连一次宫都没有出过。
这样的生活,在历史上,他足足过了六年。
除了偶尔出席几次李世民邀请他参加的重大宴会,他几乎足不出户。
不是他不想出来,而是李世民根本不给他机会。
贞观七年五月和贞观八年三月,李世民先后两次去九成宫避暑,都没有带李渊同行。
忠耿敢谏的马周数次上书让他尽孝,都被他已读不回。
直到贞观八年九月,他才屡次邀请李渊去九成宫避暑。
这是为何?
是因为李世民良心发现了吗?
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