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写奏章的事情,他买通了狱卒,将李斯的奏章截获。赵高看了奏章后,冷笑一声,将其撕得粉碎。他知道,一旦我看到这封奏章,很可能会改变对李斯的看法,所以他绝不能让奏章送到我手郑
与此同时,赵高继续在朝堂上煽动大臣们弹劾李斯,还威逼利诱一些大臣作伪证,指控李斯谋反。在赵高的操纵下,朝堂上要求严惩李斯的声音越来越高。
李斯在狱中,虽然不知道奏章被截获的事情,但他从狱卒的态度和外面传来的风声中,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他陷入了深深的挣扎之中,一方面,他坚信自己的清白,希望能有机会为自己辩解;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赵高的阴谋得逞,自己将含冤而死。在这痛苦的煎熬中,李斯等待着命阅裁决。
随着赵高对李斯的陷害不断升级,朝堂的混乱也进一步加剧。
支持李斯的官员们,对赵高的行为极为愤慨,他们纷纷上书为李斯辩解,指责赵高的阴谋诡计。然而,赵高及其党羽却对这些官员进行打压,甚至诬陷他们与李斯同谋。一时间,朝堂上人人自危,许多官员为了自保,纷纷选择沉默。
而那些原本中立的官员,在这场风暴中也难以置身事外。赵高和李斯的支持者都试图拉拢他们,让他们在这场争斗中表态。中立派官员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深知,一旦选错了边,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在这种情况下,中立派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一些官员开始动摇,逐渐向某一派靠拢。
朝堂上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大臣们不再关注国家大事,而是忙于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国家的政务几乎陷入了停滞,边防的战事、国内的民生等问题都无人问津。
我看着朝堂如此混乱,心急如焚。我深知,必须尽快查明真相,解决这场危机,否则大秦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然而,在赵高的精心策划下,真相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我为查明李斯案件真相而苦恼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一位正直的御史,名叫王离,他对李斯案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王离不畏赵高的权势,暗中走访了许多相关人员,收集了大量证据。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查明了真相:李斯确实是被赵高诬陷的,那些所谓的“谋反证据”,都是赵高指使手下伪造的。
王离将调查结果写成奏章,冒着生命危险呈递给我。我看了奏章后,心中既愤怒又欣慰。愤怒的是赵高竟敢如川大妄为,诬陷忠良;欣慰的是终于真相大白,李斯的清白得以昭雪。
我立即下令释放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