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硬拉着回去了。
而分别后,周瑞和李文倩则回到宾馆。
李文倩洗枣……啊不是,洗澡的功夫,他坐回套房的办公桌上,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继续完成白天的工作。
等待开机的时候,周瑞起身打开了窗户,任由夏夜的微风灌入。
再回过头来,屏幕上,赫然写着四个字。
“殖月计划”。
这是他这几天,将自己琐碎的灵感,整理了一下得来的东西,名字嘛~随便起的。
些许酒精并不会影响他的思维,回来的路上就代谢完了,甚至有点思路打开的放松感。
在原本的设想里,“太一天工”的一阶段工作,是攻克“火箭回收”技术。
可这个东西,在周瑞的眼里看来,没太大难度。
只要适配搭载机械智能的调整器,让火箭平稳落回地面,没啥难度,车乾都能搞定。
就当个计量单位吧,“火箭回收”,大概一车之力吧。
不是他自大,也不是盲目看好车乾,而是“机械智能”实在太适合干这个活了,甚至可以说是撞在了枪口上。
这就延伸出另一个问题:然后呢?
火箭回收技术具有极强的商业价值,能挣钱,能装逼,然后呢?
天天发卫星挣钱?感觉差点意思。
总要有个二阶段的规划,因为以周瑞的速度,可能一阶段“嗖”的一下!
就结束了!
于是,在慎重思考和大胆假设结合下,二阶段,可能直接以建立“月球基地”为目标。
听上去步子迈的有点大,毕竟这是老美几十年前在摄影棚……啊不是,是老美几十年前公开的内容里,都不敢想的。
但如果把这个目标放在当下,放在周瑞和开明智能身上,却不一样了。
这个“殖月计划”的核心,就是将“智能工业集群”,以分批的方式,发送到月球表面。
在月球构建具有“建设”能力的智能组网。
由智能设备,对月面环境进行基础的改造,以达到能够接收更多设备,形成更大规模,甚至能供人类逗留的“月面基地”。
将这个目标拆分一下,得到几个最主要的需求,或者说,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智能工业集群,以及所有下属设备,要具有抵抗月面极端环境的能力。
有两种方案,一个是硬抗,咱就是说无论120°还是-180°,无论是宇宙射线,还是太阳风暴,主打一个皮糙肉厚没影响。
另一个方案,则是想办法利用月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