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在一百年前,学者们都是互相写信交流,效率比较低。
而这些期刊也会不断积累优质内容,增加声望,最后吸引更多的优秀学者参考和发表。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潜规则”。
既:期刊越高级,成果越优秀。
这种规则甚至会凌驾于“内容”之上,高级期刊的水文,也比普通期刊的优秀成果要“值钱”。
毕竟审核也是人在做嘛~
但对于周瑞来说,他并不缺乏公开渠道,也并不需要所谓的“引用率”、“影响因子”来给自己评职称,所以选择了一种最快的公开渠道:
自己发推文,昭告天下。
直接吸引天下英雄来论剑。
期刊?期刊有几个师?有我一条推文传播力强么?
学术是学术,学界是学界。
学术的本质是自然规律,而学界的本质,不过是因此聚集起来的人罢了,我换个地方公布又如何?
周瑞的推文一发,和往常一样,迅速在网上传播。
起初大家以为,周教主是在分享一些南天门的新进展,结果点进来一看,居然是周教主的博士论文。
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进去给这位大佬挑挑毛病。
找出一个标调符号的错误,都能吹一辈子了。
可惜,懵逼的速度堪比网页打开的速度,不要说第一页了,许多人连第一行都看不明白。
打扰了,走了走了。
另一些不怀好意,试图窥探周教主“研究内容”的人,也是一脸懵逼。
妈的还以为周教主抽风了,自曝机密了呢!
当然,在足够巨大的基数下,肯定有数学领域的观众,而他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周教主的毕业论文居然是“abc猜想?”这简直是80岁老头穿裤衩,盖了老帽了!
水平不足?立刻发给同学,发给导师,发给教授。
原本一个成果,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触达到专业人士手中,周瑞一个推文,一天时间搞定。
传播速度基本等同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少数学领域的学者,天亮起床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相关消息。
其中最受到冲击的,当属日本数学家“望日新一”。
三年前,他用512页论文、自创的“宇宙teichmuller理论”、“外星算术全纯结构”、“霍奇影院”等不明觉厉的原创数学概念,对外宣称攻克了“abc猜想”。
并且这512页的论文要想看懂,还需要阅读他自己750页的前置论文。
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