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的发动机,是“亚燃/超燃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用于应对大气内低空、高空,和低速、高速两种状态。
这种“双模冲压”技术国内已经有了,那就是全球独步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只是用在飞机上是第一次。
为啥?
因为飞机都是人开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要在五马赫以上,才能利用压力灌注氧气进入发动机充分燃烧,使得在高超音速和稀薄大气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得足够的氧化剂。
五马赫是它的起点,低了根本点不着,最好工作状态要到10马赫以上。
这速度哪有飞行员能抗住?你绑袋面粉上去,回来都能给压成饼干。
即便能抗住,也无法做出任何机动,只能直线飞,就和航天员一个道理,绑在凳子上硬抗,什么也做不了,没失去意识就不错了。
但是无人飞行器,可以!
“亚燃模态”用于低速启动,“超燃模态”用于极限加速,在大气层内,冲压发动机同等燃料的情况下,能产生四倍于火箭发动机的推力。
但进了太空又会趴窝,因为那里没有氧气,这也是火箭不会采用“超燃发动机”的原因。
所以就有了“刑天”的第三动力模态,小型火箭发动机。
由于空天战机的主要作战场景,依旧在大气内(毕竟敌人还在大气层内),轨道只是它的中转站或者出发点,所以第三动力模块不需要像是火箭那样巨大。
和“榫卯”的需求类似,能够完成轨道上机动即可,当然实际机动能力,肯定远超“榫卯”。
指挥中心内,邱力勋看的极为认真,他就是发动机专家,叫他来肯定是要负责这个部分的。
双模态+火箭发动机.准确的说是“三模态”么这可真是有挑战性啊。
哪怕亚燃/超燃/火箭发动机都是已有的技术,将三者整合到一起也是一项大工程
不过无人机的内部结构可以最大化利用,机械智能还能简化原有控制系统.
有门!
不愧是周教主的设计,从不会抛出工业体系完不成的“臆想”,无论毕方、鲲鹏、还是刑天,都是那种乍一看过于梦幻,但却有明确的路线可以走。
周瑞继续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为了最大化节省燃料,提高速度,刑天战机是可变翼飞行器。”
说完,随着手握着小花洒化作的铁棍,点了一下拟态模型的机翼,只见这架本就很紧凑的刑天战机,两翼内扣折叠,化作了更接近于“导弹”或者“火箭”的结构。
像是加粗版的东风导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