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领域都不算太高端,但把它们统合在一起比较困难,尤其是服务于空天战机这样的又大、又高级的东西。
对了,和产线后续工艺进行统合,使其嵌入到大规模生产中,也需要一定的水平,而且周瑞是准备上智能化的。
三天时间,直接造出来不可能,毕竟东西不全,但设计可以先行。
周瑞激活了多个相关领域的“人类之巅”天赋,然后花了点时间补足了一些在他看来非常简单的知识,就开始带人着手设计了。
实际上准备工作反而耗费了两天时间,纯设计工作只耗费了一天。
他直接从实际需求出发,从一开始就在五号厂房里规划,确保到时候就地安装,直接能用。
这部分设备占地面积不小,不过万户基地的厂房本身就是为大工业准备的,能容纳的下。
反而得益于数千个零件一步到位,未来成型后还能省下一些空间。
有新设备要搞,引起不少工程师的好奇,车乾经常花蝴蝶一样围着周瑞绕。
“老板,这设计效率产量得多高啊?”
周瑞正在电脑上绘图,对于车乾,大部分情况下他是不设防的,一体化压铸也算不得太要紧的机密:
“多高?拉爆产业链也供不够,仅仅算‘压铸大机架’,一台设备45分钟一个,一天32个,一年12000左右。”
一台机器,一年一万二?
这哪里是造飞机哦类比一下,歼二零年产量不超过200架,这还是四条产线全部智能化的结果,否则拦腰砍一半.
一年一万二全球所有型号战机加起来,都不够这个数的零头。
果然是拉爆全产业链也供不起的程度
“那我们还有必要上这个技术么?毕竟它也有弊端不是么?”
周瑞头也不回:“不能因噎废食,宁愿设备闲一点,也比没有强,一万二供不起,挑战一下1000架呢?”
“1000架感觉也供不起.”
“我会反向将这个技术提供给产业链上游,慢慢来吧,这东西用处很多。”
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反向优化自己的供应商,也是强大公司特有的操作。
弱者被供应商掣肘,强者则整顿供应商。
鞭子抽在后面,给老子进化!
8月31号早晨,五号厂房内的东侧,尚未有雏形,但场地和框架已经划分好。
周瑞完成了大部分设计工作,剩下的要等订购的材料设备到齐,他已经将方案给到了下面的工程师,等东西到了他们会自己先尝试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