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基础。
发射日第八天。
随着最后四枚火箭升天,凌霄平台一期计划终于进入了尾声。
此时凌霄平台已经不再是第一天那种“钉刺指环”般的模样,而是彻底有了六边形桶状结构,边长13米,直径(高)22.49米,长度90米。
由于“榫卯”结构的特殊性,它相当于一截一截组装起来的,每一截都有着六爻隐身发生器,并且都有六根探出来的天线。
所以远远看着,就像是一条.带刺脊椎骨。
好吧,原本六爻材料诞生前,对“凌霄”的设想是采用四象隐身模式。
当时的效果图那叫一个帅,银白色“凌霄”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宝剑,甚至有人提议直接改名叫“太阿”。
但四象隐身有个问题,那就是和“太阳能”互斥,另外对于结构如此复杂的大型部件,隐身效率也不算完美。
六爻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更省电,更小巧,更廉价,还不干扰太阳能发电,整个设计都简化了许多。
唯一献祭掉的,就是颜值了。
从银白宝剑,直接被干成了“带刺脊椎骨”。
这一点.算是“太一天工”上上下下的一个遗憾.
但怎么办呢?航天领域实用性大过天,更何况还是军用设施时髦值等于战斗力的说法,在现实中并不有效。
多方考虑,军方决定对外公布的时候,还是以“收起天线”的外形为准,显得和谐一些.
这可是未来会出现在小学教科书上的东西,不想搞得太“诡异”,教坏祖国的花朵。
当然,凌霄平台的完整,也绝不仅仅是自身。
第八天发射结束后,很快一架“刑天战机”,就从万户基地机场发射。
在“垂直电磁弹射架”的帮助下,编号为三号机的刑天直冲云霄,并且在48分钟后到达指定位置,和凌霄相遇。
虚空之中,刑天三号从下方斜切进入预定轨道高度,上方的“凌霄”已经等候多时。
刑天三号不断调整位置,然后从凌霄的后方驶入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