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倾注于某件事上的心血越多,就越会不舍。”
杨锡一怔。
“长威伯这是想留住王先生?”
“留不是问题,是用人之法。”周夏跟着老师耳闻目染,学到了许多,“墨学乃是我墨家和老师的根基,执掌墨学之人,必须要倾尽全力,尽心尽力。
老师曾说,让一个人一年两年尽心尽力不难,难的是长久如此。所以,最好的法子便是让墨学成为王先生的心血所系。”
蒋庆之当时说的是:让墨学成为王庭相的事业和一生追求。
后世用人之法最高明的不是报酬优渥,而是把工作变成员工的事业和追求。
“周夏。”
正说到王庭相,这人就来了,急匆匆的过来说,“今日工课改成下午可好?”
墨学有工课,也就是实践课。近水楼台先得月,工坊就是他们的课堂。
周夏起身,“为何改期?”
工坊已经做好了准备,你学堂改期这不是放鸽子吗?
王庭相眉间有怒色,“有学生的家人来了,问学生毕业后是否要进工坊做事,老夫问这话谁说的,说是外面都在说。”
杨锡觉得这事儿有些诡异。
朝中才将反对墨家基地从工部抽调工匠,这外面就开始传谣。
别小看这个谣言,对于那些学生家长来说,宁可让自己的子弟去种地,去经商,就是不肯做工匠。
一旦做了工匠,弄不好就会成为匠户。
大明户籍制度很操蛋,一人是匠户,他的儿孙都是匠户。
匠户也就罢了,每月特喵的还得免费自带干粮去给官家干活……类似于劳役的性质。
谁愿意干?
所谓士农工商,这是四民尊卑顺序。可实际上除去士之外,其他三等人早已换位了。
读书人第一,商人第二,农户第三,最后才是匠户。
当然,还有最差的军户。
也就是武人。
所以一听到这等传言,那些家长便坐不住了。
周夏蹙眉,“这风来的不是时候。”
王庭相说:“老夫不是那等坐井观天的书生,长威伯南下清洗了松江府和南直隶,引得京师震动。那些人是想借此来打击长威伯。围魏救赵的把戏罢了。不过那些学生如今人心浮动,这事儿得给他们一个准信。”
他看着周夏,“要不,快马令人请示长威伯?”
周夏摇头,态度很坚定的道:“老师对当下的户籍极为不满,说前唐府兵制便是前车之鉴。王先生可去告知那些学生家人,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