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面对这不听话的私学,朝廷也扶植了国子监和姚家理学,希冀打造出三足鼎立的士林格局。
但在明面上,离阳朝廷还是给了上阴学宫许多特赐恩典,当世学宫大祭酒贵为半个帝师,哪怕朝廷开科举取士被国子监分流去不少读书种子,上阴学宫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文坛执牛耳者。
若说武当山、龙虎山是仙府道都,那上阴学宫便是圣人城。
近千年岁月来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在初代儒圣张扶摇的时代,学宫越发繁盛,琴棋书画,诸子百家,所学所教广博精湛。
不过随着那场九国春秋乱大战落幕,百家争鸣的景象已经不再,可士子人人平等,学术不分高下的浩然风气,也是流传了下来。
上阴学宫的士子来自天南地北,不分地域,不重身份,无关贫富,只要通过学宫三年一度的考核,便可入学,成为上阴学士,这些鲤鱼跳龙门的学子,又被誉为稷下学子。如今上阴学宫大祭酒齐阳龙,是与龙虎山赵丹霞并列为当朝国师的存在,地位超然,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多时间都在京城。
而今日带着一群学生出宫相迎的,乃是学宫仅次于大祭酒的三位祭酒之一的王先生,这三人被尊为稷上先生,教的不是一般经书典籍,而是圣人大道。
同时,王先生也是徐渭熊的师傅,他在上阴学宫专门传授纵横术和王霸略,曾经在名动天下的两场大辩中先胜后负,赢了名实之辩,却输了天人之争,从此少有露面。
他收徒苛刻,近十年只收了徐渭熊做学生,还放话说是这将是他的闭关弟子,衣钵可传,此生足矣。
春秋国战时期的上阴学宫蔚为壮观,号称诸子百家贤士三千,道儒法兵阴阳等九家最是得势。
昔年人屠徐骁横扫春秋,几番灭国,闹的天下沸腾,被人指为春秋大魔头,与上阴学宫关系奇差,唯独眼前这位王先生,帮徐骁说了许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言语。
当时这位王先生刚刚胜了名实辩论,风头如日中天,若无意外,再赢下天人之辩,便可成为下一任大祭酒,去那道德林栽下一株道德树。
但最后的结果,他先胜后败,说不清楚是否有他为徐骁说话的原因,但是后来徐骁主动将徐渭熊送去上阴学宫拜王先生为师,似乎有所佐证什么,反正徐家和他是有渊源的。
“上阴学宫,还真是气派啊!”
上阴学宫之外,徐信勒马而立,并没有多看那位王先生一眼,他是来找麻烦的,但并不是来找现在这些上阴学宫祭酒和学生的麻烦,这群书生还不配被他找麻烦。
“王先生,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