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封赏。”
“那,朕只给他一个宰相的名分而不给他实权。”
“也不妥。”张九龄沉吟片刻,“张守珪如今攻破契丹,陛下就将宰相之位赏赐给他,日后他若是再平定奚、突厥,陛下拿什么赏赐给他?”
一席话让李隆基哑口无言。
李隆基想了想,终于说:“天下文治武功,缺一不可,边将有功不赏,何以扬我大唐国威?”
张九龄温和回答:“兵法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自陛下登基以来,除了与吐蕃、突厥有过短暂的战事,从未有过大举征伐,四海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正是王者之道。如今的盛世得来不易,怎能轻言再燃战火?边将有功,陛下可以赏赐财帛金银。”
最终,此次商议还是以李隆基妥协而告结束。
等张九龄离开,李隆基难免有些气闷不快:“这张爱卿,模样跟瓷人儿似的,性子却如此强硬!总与朕意见相左,寸步不让!”
“陛下是明君,朝中才有直臣。”心腹宦官高力士赶紧笑着上前。
李隆基听了这话,脸色终于稍霁:“罢了,他这耿直的性子是改不了了,朕也爱惜他这风骨。细细想来,他的坚持倒不是全无道理——
“封赏太盛,若让边将竞相争功,反而令边境不安。”
张九龄从兴庆宫出来,回到中书省官署。刚迈进门,便听到一阵琴声。
琴音恣意清扬,室内坐着一个衣衫落拓的琴师,模样有几分熟悉……竟是天下第一琴师李八郎。当今圣上喜爱音律,常召李八郎到宫中献曲。
“张丞相,”李八郎喧宾夺主,听到脚步声了并不起身行礼,甚至连头也未抬,只突兀而直接地问了一句,“裴探花最近是不是经常晚归?”
指下琴音如流水,李八郎再随意不过地继续说:“他在学剑。”
张九龄微微一怔,这段时间裴昀总是早出晚归,似乎有事情瞒着他……
令他意外的,并不是少年去学剑;而是有朝一日,他需要从别人口中才能得知少年正在做的事情。
“人人都说,探花郎是明珠璞玉,”李八郎指间琴弦悠然,说出的话却惊心动魄:“作为他的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