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行,也太难了,难怪各种典籍烂大街,却只有你一个儒修。”
听她语气不对,傅源抬头就看到她垂头丧气的模样,笑着安慰道:“行了,封建礼教的“礼工具化”虽然是程朱理学的杰作,但始作俑者,却是孔子。”
谭玉瞳瞪大眼睛:“孔子?孔圣人?他也是封建礼教?”
傅源笑道:“孔子被称为圣人,指的是孔子的思想,又不是孔子这个人,历史上的孔子,可曾是个丧家之犬,也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枉为人师”的废人。”
谭玉瞳兴奋起来,道:“说说,快详细说说。”
傅源想了想,道:“夹谷之会,齐鲁议盟,齐国请求奏“四方之乐”,手拿羽毛的夷狄乐人上台表演。
孔子就当众斥责,两国盟会,怎么会有夷狄的音乐?有违礼制。
后来齐国请求奏“宫中之乐”,一个身材矮小的侏儒上台进行捧逗表演。
孔子又骂:百姓胆敢蛊惑诸侯,罪当诛。让人把侏儒给腰斩了。
孔子就是将“礼”视作了一种工具,用来指责齐国的工具,齐鲁会盟,孔子虽然“大胜”,帮鲁国拿回了汶阳、龟阴等地,但却是儒家的“大败”。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孔子崩人设了!
后世的程朱理学就是在学孔子,将“礼”作为一种工具,所以才导致很多人嫉恨儒家,觉得儒家束人思想、牢笼人才,致使出现“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死气沉沉。
程朱理学打着“礼”的旗号行束缚人性之实,使得儒家之礼堕落成为了“吃人的礼教”。”
谭玉瞳嘴巴都张圆了,一脸的不可思议。
好一会后,才回过神来,道:“孔子这样,也算圣人?”
傅源笑道:“那时候的孔子,思想还没有成熟,要等到他“三见老子”,请教老子之后,才形成了完整的思想,成就了自身,成为“圣人”!”
谭玉瞳连忙凑过来,道:“快给我讲讲。”
傅源发完信息,放下手机,道:“第一次见面,两人在黄河边上,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老子就说:上善若水,能温养滋润天地间一切事物,却从不追名逐利,以求回报。它敢于处在人所厌恶之处,这样的德行反而更接近大道。
孔子便领悟了完美品性的圣人,应该如水一般,不骄不躁,顺应自然规律,包容世间的一切,开始奉行“中庸”之道。
第二次见面,在老子的家乡苦县,孔子说“仁义”,老子就问“仁义”是从哪来的?“仁义”应该怎么做。
孔子说仁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