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锞子白如新雪,俱是“吉祥如意”“连年有余”的吉庆样。
这些金银锞子加一起,值几百两银子。
姜念虽刻薄,却并不寡恩,也并不吝啬。今日给下人们散押岁钱,是在论功行赏,也是在收买人心,至于每人赏多少,他心里有本账记着。
姜念环视众人,含笑道:“一年到头,辛苦你们了。”
他旋即看向了贺赟、孟氏,微笑道:“虽说你二人在我心中似长辈一般,今日却要你们向我拜个年,要紧的是,使我能以押岁钱为由头,给你们这一年到头的忠心与辛劳行赏。”
贺赟与孟氏相视一笑,上前行礼:“给大爷拜年,愿新岁安康。”
姜念亲手搀起,先抓一把金锞子给了贺赟,又抓一把金锞子给了孟氏。两把金锞子加一起,价值近二百两银子了。
其他人相继上前拜年领押岁钱,只是比起贺赟夫妇都要少多了。
轮到香菱时,姜念特意抓了几个金锞子,又添一把银锞子。香菱忙用帕子托着,喜得杏眼弯弯。封氏在旁瞧着,不禁抿嘴一笑,暗忖:“大爷给这许多,可见真是喜爱我女儿,女儿日后多半要做大爷的妾室了……”
最后剩下薛宝钗、莺儿没领到押岁钱。
姜念看向了薛宝钗,不待他开口,薛宝钗便嫣然一笑道:“今儿好日子,大爷散财,我也厚着脸皮向大爷讨个彩头。”
说着,薛宝钗缓步到姜念跟前,盈盈下拜。
姜念满意于薛宝钗的这种态度,抓了一把金锞子给薛宝钗。
莺儿早急得扯衣角,见薛宝钗领完押岁钱,连忙跪下:“莺儿也给大爷磕头拜年啦!”
众人见她猴急模样都笑了起来。
……
……
正月初一至十五,京师各寺庙举办庙会,百姓们纷纷前往祈福、看杂耍、听戏、买各色小吃……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番极热闹的景象。各家各户悬挂彩灯吃元宵,神京城内灯市口等地举办灯会,有猜灯谜、舞龙灯等活动。
而过了元宵,意味着姜念与元春的大婚日子真的近了。
两人定于二月十二大婚,显然是精心选择的吉日。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地区普遍以二月十二为朝节,即为百生日。闺中女郎剪彩绸或红纸系于枝,谓之“赏红”,寓意护佑木繁茂,盛行踏青、扑蝶、放风筝等活动。
北方部分地区,包括了神京城,因受道教影响,将朝节与道教“老君诞辰”合并,定于二月十五,形成“二月半朝”。
也有极少数地区以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