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唱建立起的音高概念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不少孩子心中已经隐隐期待李安老师之后的公开课。
“这个dol像不像一个腼腆的小女孩。”x老板问。
“马昊!”黄楚贤叫住马昊,厉声质问:“你去干吗?”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请看大屏幕。”
这话是在“讽刺”演奏者没有技术。
根据他这些年的观察与各地基层老师间的交流,他发现大多数老师的教学习惯还停留在二十年前。
宋康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空了一大片。
依靠唱准音来建立的音高系统,远比倚靠任何乐器建立的音高系统都要可靠。
“dol!”
即节奏、音高、音量。
这就是如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拥有完美技术者千八百,如同产在一条流水线。
你弹的啥啊,全是技术。
谁知道。
多数孩子平日里多以弹为主,涉及到唱的部分相当有限,这就造成孩子们对于音高产生一种高度机械化的认识。
x老板:“很好,现在我们再想象一个画面,一根马上要被风熄灭的蜡烛。”
可如果让小北弹呢,小北一定弹不出来这种感觉。
“第一个音是什么?”x老板问着坐到钢琴前。
另外唱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是为了建立音高系统,很多老师在给孩子处理音乐的后期过程中反复强调三个字——歌唱性。
x老板见状,“我们这样,大家把眼睛闭上。”
不是有句流传甚广的玩笑话吗——你弹得啥啊,全是情感。
音高参差不齐的dol融合到一起,成为一声略显刺耳的“和声”。
五秒过后,x老板发令枪似地再次弹响一个dol。
接下来的课程里,孩子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唱”中体会真正的音高感觉。
受教了受教了,李安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看看如何更好地把唱融入他的钢琴教学中。
马可脑海里,既然火苗没有被风一下熄灭,至少说明风不是急促的风。
有了想象,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将情绪带入其中,然后唱了出来。
老师们之前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孙李文也提出了相似观点,先唱再弹,唱好才能弹得好,这是星宇钢琴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勇敢的男生?这可怎么唱?
“dol!”孩子们再次齐声。
只不过这次大家下意识的都用了较轻的声音,所以合在一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