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利物浦的贫民区改造计划,并使得一笔十万镑的利物浦城市建设公债成功通过下院公共建设委员会的审核。
亚瑟虽然没有从这次合作经历里收获任何物质回报,但却成功给弗朗西斯·巴林爵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巴林家族将这位前苏格兰场警官视为一位职业、可靠、灵活且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
因此,当亚瑟告知弗朗西斯·巴林,他正打算在出版业大展拳脚时,巴林家族很快便对入股帝国出版公司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得知了亚瑟的计划后,翌日便在家族会议上提出了参股计划,而在昨天,他在写给亚瑟的亲笔信里还附赠了一个惊人的利好消息。
众所周知,在伦敦的银行圈子里,罗斯柴尔德与巴林难分伯仲。
而他们的生意也并不局限于英国,罗斯柴尔德除了伦敦以外,还有维也纳、那不勒斯、巴黎及法兰克福四大分支,而巴林家族在欧洲大陆之外的优势则极为明显。
首先,老巴林爵士曾经担任过东印度公司董事,在印度次大陆布局了不少产业。
而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收购路易斯安那的土地,也是由巴林银行牵线搭桥并提供融资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长期代理美国公债在欧洲的发行业务。
自从老巴林爵士去世后,由于长子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加入辉格党并决议参政,所以家族领导权便交到了次子亚历山大·巴林爵士手中。
而巴林家族与美国的关系不仅没有变浅,反倒还逐步加深。
因为现任掌舵人亚历山大·巴林爵士的妻子安妮·巴林夫人,就来自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富家族宾厄姆家族。
正因如此,弗朗西斯·巴林才在给亚瑟的亲笔信中信誓旦旦的向亚瑟保证,一旦巴林家族参股帝国出版公司,那么他们将会尽力协调美国政府,推动他们进一步修改1790年《版权法案》,尤其是要加强帝国出版公司旗下作品的版权保护。
虽然亚瑟并不认为结局会像是弗朗西斯·巴林对他吹嘘的那么好,但至少巴林的参股绝对有利于扼制美国出版商对英国文学作品肆无忌惮的盗版现象。
即便不能彻底根除,但能抓几个典型,逼着那帮乡巴佬来伦敦谈判也好。
毕竟按照现行的美国《版权法案》,美国出版商盗版《英国佬》甚至不违法,因为不论是美国的版权法还是专利局,都不保护外国人的权利。
美国政府不仅不排斥窃取欧洲的版权和专利,甚至还公开鼓吹和支持。
华盛顿就曾经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