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在英国入狱的美国商业间谍托马斯·迪格斯不吝赞美,认为他“不仅友善,还充满热情”。
而且他还曾经推荐英国商人豪厄尔到弗吉尼亚设厂,甚至专门嘱咐州长不要公开豪厄尔姓名,避免给后者在英国惹麻烦。
享有“美国工业革命之父”美誉的塞缪尔·斯莱特曾经是英国的纺织厂学徒,然而他却违反英国的《禁止工业机器出口法》,把水力纺纱机技术带到了美国,为此他直到现在都被家乡人骂作叛徒。
而波士顿商人弗朗西斯·洛厄尔的发迹,靠的就是早年在英国工厂常年卧底窃取的动力织布机技术。
虽然亚瑟明白后发国家几乎都得依赖窃取来的产权提升生产力,在德意志是如此,在美利坚也是如此。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你怎么敢不拿约克的爷当爷呢?
如果巴林家族愿意支持《英国佬》在美国进行版权保护,或者更进一步的直接在当地开展业务,那帝国出版公司甚至可以直接白送一部分股权。
更别提,巴林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投资了大部分英国在建铁路,有了他们的帮助,英国佬拿下火车站书报摊专营权简直易如反掌。
因此,在亚瑟眼中,演砸一部芭蕾舞剧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除去《仙女》这样的轰动一时的大作,绝大部分的芭蕾舞剧都是穿插在歌剧等重头戏之间的调味料,其地位本就称不上特别重要。
如果这部戏没有大仲马、门德尔松和佩蒂帕的署名,那这部戏简直毫无价值。
但是问题就在于,以亚瑟的人际关系网,他完全有能力量产这些被阿尔罕布拉剧院视为珍宝的芭蕾舞剧。
“嗯……不过既然您极力推荐莉莉小姐,我想我绝对有必要安排时间与她见上一面。”亚瑟沉吟一阵:“不过保险起见,我还是希望您能帮我与塔里奥尼小姐牵线,哪怕她没有时间出演,但是有她从旁监督筛选,我们肯定能够选出一位合适的人选。”
亚瑟满嘴都在谈论着芭蕾舞剧,但康罗伊的心思却已经不在演出机会上了,他更在意的是《自然》,以及《自然》背后的成为皇家学会成员的机会。
他满口答应亚瑟的请求,但是虚荣心作祟之下,他又开始打听起了很少在意的自然哲学:“当然,您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我也很乐意为你们牵线搭桥。可是,抱歉,我这么说或许有些不解风情,但是难得见到您,我还是想要多和您探讨探讨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亚瑟笑着回道:“您也是一位自然哲学的研究者?您是专心于哪方面的学问?化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