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审查试飞数据。
尤其是阎伟忠,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他紧闭双眼,显得十分担忧。
“现在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了。”晚餐后,动力联合攻关组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数据分析工作郑
1996年时,林刚已经是军队里最高级别的士兵,军衔为四级军士长。
为了找出喘振的源头,阎伟忠从试飞院获取了01号原型机在事故前后所有的飞行数据。这对他和606研究所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试飞中心的负责人李正奇带着地勤人员赶到了现场。他介绍道:“这是林刚军士长,我们这里最有经验的老兵,负责这次事故的情况汇报。”
林刚向众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接着转向01号原型机,开始详细汇报情况。
林刚的报告结束后,现场一片寂静,大家都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李正奇补充:“故障发生时,飞机速度很快,大约在1.1马赫左右,飞行高度介于2000米到6000米之间。
飞行员试图通过调整油门来减速,但飞机却产生了向前的冲击感,有发动机温度迅速升高,可能发生了火灾。”
尽管如此,阎伟忠还是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尝试计算出发动机不稳定工作的边界。他希望这个方法能帮助找到解决故障的关键。
试飞中突发的危险,让01号原型机不得不紧急着陆,这个消息迅速传到了盛京。
当时,606研究所负责研究发动机部分,而601研究所则专注于进气道的研发与优化。两个团队紧密合作,共同面对这一挑战。
涡喷14发动机的压气机研发资料,由于之前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和参数化的处理,这次随行也一同带来了。
阎伟忠几次深呼吸,然后缓缓睁开眼,望向身旁的许宁。
这种工作主要依赖经验和直觉,许宁深知自己在这方面难以提供太多帮助。
许宁语气坚定,毫不动摇:“初步检查显示,左侧发动机第一级压气机有13片叶片受损,连接调板液压作动筒摇臂与后调节板的拉杆在耳环螺栓处断裂;
发动机与进气道接口处偏移;通过内窥镜发现,两侧发动机的分流环已撕裂。”
这正是许宁一直以来研究的核心——叶轮机械内的流动分离问题。
如果在加力过程中出现了喘振,压气机就会像“咳嗽”一样,产生负压,使燃烧室内高温气体逆流,最终可能毁坏整个发动机。
对飞行团队而言,能够安全保存飞机,已是莫大的胜利。
林光耀在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