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斡旋尝试虽然没有彻底化解党争,但让两派成员有了一次相对平和的沟通机会,初步缓解了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气氛。我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化解党争,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措施。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对一些重要职位的人事安排进行调整。一方面,我提升了一些中立官员的地位,将他们安排到关键部门任职。这些中立官员长期以来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参与党争,且具备出色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例如,我任命一位在经济管理方面颇有建树的中立官员为大司农,负责帝国的财政收支和农业发展等重要事务。他的上任,使得财政政策的制定不再受到党争的干扰,能够更加公正、合理地调配资源,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我对李斯和蒙恬一派的权力进行了适当的制衡。在军事方面,虽然蒙恬依然担任重要的军事统帅,但我也逐渐提拔了一些其他将领,让他们在军事决策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样既保证了蒙恬的军事才能能够继续为帝国效力,又避免了他一派在军事权力上的过度集郑在政务方面,我给李斯一派的一些核心成员安排了一些重要但相对独立的任务,同时也赋予了其他官员对这些任务的监督权力。比如,让李斯一派的一位官员负责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同时安排了几位不同派别但正直可靠的官员组成监督组,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此外,我还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议政堂。议政堂由来自不同派别以及中立的官员组成,定期对帝国的重大政策进行讨论和审议。在议政堂中,官员们不论派别,都可以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的决策将综合各方观点,以最符合帝国利益为准则。这一机构的设立,为不同派别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流平台,使得各方的声音都能得到充分表达,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在某一派手郑
通过这些平衡权力布局的措施,朝堂上的权力结构更加合理,党争的基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官员们逐渐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为帝国效力,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而不是通过党争来获取权力。这为进一步化解党争、凝聚朝野人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再次召集朝堂官员,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朝会。在朝会上,我神情庄重地对众人道:“诸位爱卿,大秦帝国如今正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内有诸多政务需要处理,外有边疆安危需要守护。在这个时候,党争却如同一颗毒瘤,侵蚀着我们的朝堂,威胁着帝国的稳定与发展。朕希望,从今日起,诸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