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摒弃前嫌,倡导求同存异。”
我环顾四周,目光坚定地继续道:“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大秦帝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这是我们的‘同’。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大家因经历、学识的不同,在治国理念和政策见解上存在差异,这是‘异’。我们不能因‘异’而忽视了‘同’,更不能让‘异’引发无谓的争斗。”
为了让官员们更好地理解求同存异的理念,我列举了历史上一些因团结协作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昔日,秦国商鞅变法,虽有诸多争议,但君臣一心,共同为了秦国的强大而努力,最终使秦国走上了富强之路。又如,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诸位将领和官员们各展其能,相互配合,方能成就大业。如今,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接着道:“今后,在朝堂讨论中,大家要充分尊重彼茨观点,以理性的态度进行交流和辩论。当出现分歧时,要思考如何在维护帝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找到一个兼顾各方的解决方案。对于不同派别的官员,不应歧视或排斥,而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通过这次朝会以及相关规则的制定,求同存异的理念开始在朝堂上逐渐传播开来。官员们在讨论政务时,态度变得更加平和,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党争的激烈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将“建设大秦盛世,造福下百姓”作为大秦帝国当前的共同目标。我命人在咸阳宫的大殿之上,高悬一块匾额,上书这十个大字,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官员。
为了让这个目标深入人心,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召集了朝堂官员、军队将领以及各地的代表。在仪式上,我慷慨激昂地道:“诸位,我们大秦帝国历经数代先王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辉煌。但这并非终点,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秦盛世,让下百姓都能过上富足、安宁的生活。”
我详细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向:“在经济上,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贸易往来,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在文化上,我们要统一文字、传播知识,弘扬大秦文化,增强百姓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军事上,我们要巩固边疆防线,抵御外敌入侵,确保帝国的安全稳定。这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下百姓。”
为了让大家明确各自在实现目标中的责任,我将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配。对于李斯一派,我强调他们在制定律法和政策方面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完善各项制度。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