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罢,匆匆而去。
******
王衍经邵勋特许在梁宫观风殿偏殿办公,这里就是如今的梁国丞相府了。
毛邦经通传入内时,老王正在欣赏院中的木。
见得来人,王衍指了指移栽过来的名贵树木,又指了指毛邦,笑道:“瑶林琼树,今见矣。”
毛邦深施一礼,道:“丞相过誉了。”
王衍笑而不语,背着手在竹木草之畔走来走去。
毛邦侍立于侧,静静等着他说话。
“听闻你师从燕国刘元卿(刘翰)?”王衍停下了脚步问道。
“仆师从梁王。”毛邦纠正道。
王衍大笑,道:“太白之文业,确有几分可观之处。”“大王天授武略,生知王佐,文才武功,冠绝当世,我只习得万一,让丞相见笑了。”毛邦拱手道。
王衍收起笑容,不再揶揄,伸出右手,道:“拿来。”
毛邦取出条陈,递了过去。
王衍坐回胡床上,轻嗅着香,聆听着鸟语,悠然自得地看着条陈。
一边看,一边拿手指点划,摇头晃脑。
毛邦耐心等着,目不斜视。
良久之后王衍放下条陈,问道:“寒素士人,普遍乡品低下,初始任官之时,往往只得小官。你这位卑权重之法,倒也不失为一条门路。”
思及此处,王衍又道:“下月,老夫于芳洲亭宴请诸郡有名望之人,你也来吧。举荐寒人,理当被作为嘉言懿行,为时人称许。”
这是要带动风潮了。
位卑权重之法,是从制度上给寒素以下之人机会,让他们执掌大权,然后凭功劳升迁。
带动风潮之意,则在于让诸州郡、朝堂高官更多任用寒人,给他们入仕的机会,不然的话,察举孝廉、高官征辟轮得到你?
“丞相此举,有张司空之风。”毛邦赞道。
“张司空”就是张华,范阳人。
毛邦在幽州多年,听这个名字耳朵都快听出老茧了,实在太有名。
张华名望极大,位高权重,更愿意提携非高门士人或寒素之人,“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为之延誉”。
被张华赞誉的普通士人、寒素士人有哪些呢?陶侃、束皙、陈寿、霍原、刘卞、范乔等。
这种赞誉可不是说几句好话而已,事实上“药效”很强劲。
有的人直接被张华收作幕僚,踏入仕途,有的则甫一回乡,马上就“孝”了(孝廉),马上就“秀”了(秀才),还有被大士族招为女婿的。
这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